多措并举提振文化消费信心
2020年06月04日 08: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4日第1940期 作者:王硕祎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运行造成了阶段性的巨大冲击,其中文化消费市场承受的压力尤其显著。习近平总书记4月22日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在科学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商复市,努力恢复正常生活秩序”。随着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成果,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居民消费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政策和资金等手段促进消费回补,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提质增量,同时做细做好社会心理疏导工作,提振文化消费信心。

  发挥政策资金效用,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疫情期间,线下实体消费一度按下“冻结键”,文化消费受到抑制。3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23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要求各部门出台积极政策鼓励和刺激消费,尽快摆脱疫情影响。对此,各省市通过发放消费券、举办消费节活动等鼓励群众进行文化消费。南京市是首个以发放消费券形式促进文化消费的城市,仅五天就带动市民消费942.93万元,推动图书、旅游等消费领域的复苏,体现了政策和资金在激发文化消费欲望、活跃文化消费市场方面的积极效用。在扩内需、促消费这场“持久战”中,需要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多渠道、多举措持续刺激消费市场,更好发挥政策资金效用。

  挖掘技术服务潜力,助力新业态新模式逆势上扬。疫情期间,线上消费和数字经济呈现显著增长,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一季度经济数据,1—3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536亿元,增长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依托新技术新平台的线上消费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动能,激活消费市场、提振消费信心的效果逐步显现。因此,要进一步挖掘并释放数字技术在供给和消费等环节的服务潜力,巩固并助力新业态新模式保持逆势上扬的良好发展态势。一方面,顺应文化消费垂直化、品质化升级趋势,持续优化内容供给,引导新型文化消费模式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把握消费市场下沉契机,对接不同年龄段群体多元文化消费需求,以个性化、精品化的产品和服务培育文化消费信心。

  健全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塑造良好有序消费环境。疫情不仅对消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带来消费心理问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应做好社会心理抚慰工作,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志愿团体作用,健全多层次、多维度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作用,为提振文化消费信心做好保障性工作,通过全面塑造良好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让人民群众能够安心消费、放心消费。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