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新动能
2020年06月04日 08: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4日第1940期 作者:亓冉

  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报告,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同比下降59.1%,其中的娱乐服务与景区游览服务分别下降62.2%、61.9%,是文化产业九大门类中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目前,除部分游览服务正有序复工外,其他如游艺厅、网吧等文娱行业的经营活动仍处于停滞状态。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既需要保就业兜住民生底线,促消费培育发展动力,也需要反躬内省,激发内在活力,提升整体韧性。

  保就业是当前阶段首要任务。疫情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2020年一季度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跌至1.43,海外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预计对我国第二季度就业市场造成持续影响。在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领域,截至3月16日,旅游行业招聘需求下降78.4%。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其中“保就业”是首要任务,也是稳住经济基本面的民生底线。中小微企业是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的重要市场主体。常态化防疫时期,保就业关键是要保住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力量,要充分借助政策与金融等工具做好就业纾困工作。

  促消费是常态化防疫时期市场回暖关键。初步估算,疫情持续期间所抑制的消费需求达1.5万亿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显示,网吧以及游乐园等线下娱乐活动损失达450亿元。疫情持续期间对于消费心理造成的影响还需一定时间恢复,且由于海外疫情冲击波影响,报复性消费是否出现不容乐观。伴随着旅游景区安全有序开放,以乡村游、户外游为代表的短途旅游有望率先回暖。“五一”假期全国旅游收入475亿元,行业发展的消费需求动能仍在。常态化防疫时期,面对回升的消费需求,既要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也要抓住两大机遇:一是注重针对国内及本地游客消费需求的产品及服务供给,二是深挖下沉消费市场,培育新的消费动力,进一步提升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在乡村振兴当中的带动作用。

  激活力是提升行业整体韧性的核心。疫情带来的不仅是危机,还有反思和机遇。常态化防疫时期,科技创新与内容创意将是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高质量韧性发展的逻辑主线。疫情在对传统经济和消费造成较大冲击的同时,“宅经济”推动线上消费场景积极活跃,“云蹦迪”“云旅游”等新兴形态也温暖着文娱行业寒冬,数字文化产业在疫情面前再次表现出了强大潜力。此外,面对逐渐回暖的文化市场,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不仅需要即时应对眼前的困难,还要主动求变,以新场景、新活动、新体验、新产品提升吸引力,以提升管理体制的抗风险性、运营机制的弹性、经营方式的多样性,提升内在韧性。

  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无疑是此次疫情持续期间的利空行业之一,此次“五一”小长假为行业恢复提供了喘息的机会,压力仍有,挑战仍在,但动能犹存,在常态化防疫时期更要加紧纾困难、补短板、强弱项、抓机遇、谋创新,进一步激发动能、创造产能。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