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疫情中人民群众心理健康问题
2020年04月23日 03: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23日总第1913期 作者:陈久国

  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要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做好患者康复和隔离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真正贯彻好、落实好,需要统筹兼顾,作出科学的应对之策。

  1.及时介入、分类疏导。相关研究和既有事实表明,当疫情发生后,越早介入,越有利于社会心理的稳定,越有利于人们正常生活的复归。但疫情发生后,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患病者、疑似者、居家隔离者,也包括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家属、被隔离者、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还包括病亡家属等。因此,在心理疏导工作中,应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分类疏导,做到精准施策、精准疏导。

  2.公开信息、及时辟谣。重大疫情爆发时,往往也是流言与谣言高发期,而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是制止流言与谣言最有效的方式。政府只有以诚实的态度与人民群众建立起公开透明的沟通渠道,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人们才会信任、配合政府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与手段,也才会在应对疫情过程中保持理性和宽容。

  3.普及知识、积极应对。由于重大疫情传播快、危害大,人们对其认识不足,许多人的恐慌焦虑主要来自对疫情相关知识的不了解、不确定。为此,广大医学专家们应对疫情发展态势、爆发原因、病毒传播机理进行及时的科学普及,让人们对疫情有一个正确、理性的认知。同时,要开展相关知识的普及,如开展电视网络宣讲、编制简易防护指导手册等,指导人们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防护。如果有人出现过度的情绪反应和消极的心态,还可以主动寻求热线或网上心理援助。

  4.激活社群、重视亲情。影响社会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会支持,包括感情支持、信息交流、经验分享、陪伴和归属感。因此,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应积极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建立广泛的心理卫生和社会支持系统。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疫情中需大力提倡传统伦理中的亲情关怀与邻里关怀。事实上,疫情初期的救助或互助往往都是发自于家族、亲族和地缘关系的网络,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如此。所以,在进行心理救助时,要更好地挖掘我们固有的血缘和地缘资源,这也是社会成本较低的一种救助途径。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入情入理入心:‘概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Z180118)、华侨大学2018年教师教学发展改革立项项目(18JF—JXGZ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