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才能持久有效地推进。这一方面需要从制度上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需要从舆论上广泛凝聚力量,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热情,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从而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由此燎原。2017年2月,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江西省政府批准,江西省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井冈山市脱贫摘帽的生动实践,兑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井冈山儿女的嘱托: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让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如何在脱贫攻坚中广泛凝聚舆论力量,激发人民的精神力量,井冈山市的经验与做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坚持贴近群众的基本态度
在脱贫攻坚中采取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是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的重要路径。
上门入户是沟通情感、精准施策的有效方式。它曾经是井冈山红军宣传工作的常用方法,在通信欠发达时期成为村民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今在相对偏远的贫困山村,它仍是乡镇干部开展工作的重要方式。上门入户的主要特点是:点对点,直接高效;面面相对,具有亲切感;伴随表情、动作等非语言,信息损耗小。井冈山市的实践表明,深入群众可以有效解决棘手问题,通过分类开展工作,比如针对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产业发达与欠发达、支持与不支持的情况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的关键在精准,而上门入户就是力求达到工作的精准性。它拉近了乡镇干部与人民群众的物理距离,由此缩短了干群之间的心理距离,是较好融洽干群情感的沟通方式。
乡村标语是启迪思想、号召行动的有效方式。标语,即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教育作用的口号。它旨在把群众组织起来,是集体活动的号角。红军标语因直观性、生动性成为井冈山革命时期的优良传统,后来标语宣传在长征途中的四川地区继续使用。农村自然地域较广,人为痕迹较少,标语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现身于农村,有着突出醒目的效果。以美学视角观之,优美的农村环境犹如一幅山水风景画,文字起到了对画面的阐释和确证作用。
基层会议是信息传达、组织协调的有效方式。村落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基本单位,它形成代际相传的乡村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村庄共同体,并存在着某种无形的伦理边界。现代乡村是在尊重传统乡村的自然、秩序、伦理、情感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理性、法律规范、市场经济等现代发展要素,走出一条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的乡村发展之路。井冈山市的基层脱贫攻坚会议在乡镇、自然村、村小组三个层级逐层推进,告知情况,部署工作,信息自上而下流动;同时,乡镇干部需要直接深入到村或组召开村委会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收集意见,了解实情,在信息实时交互、双向流动中消除分歧,凝聚共识,从而形成脱贫攻坚的组织力量。脱贫攻坚是群众的事业,只有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促进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红色基因的文化传承
在历史上,井冈山有着红色教育宣传的丰富经验。1927年,宁冈红军军官教导队成立,成为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重要宣传基地。作为一种教育传播方式,红军军官教导队在当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宣传作用。近年来,井冈山市以史为鉴,在乡镇层面成立了新时代的红色讲习所。该市以“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在全面小康的目标中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为发展目标,红色讲习所是对“红色最红”的生动阐释。
为了充分激发脱贫攻坚中的舆论力量,井冈山市的红色讲习所将历史与现实相融,把讲好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结合,把革命年代留下的井冈山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传承传播红色革命故事,发掘发现身边好故事。具体而言,井冈山市的红色讲习所以红色革命故事、致富经验传授、典型人物精神为主要传播内容,用身边人的先进事迹引导教育身边人。无论是政策信息还是知识技术,无论是舆论导向还是思想理念,红色讲习所都发挥了以思想来启发人、以精神来感染人、以技术来帮扶人、以信息来沟通人的作用。这不仅切实传承了红色基因,而且有效实现了脱贫攻坚所倡导的“扶贫更要扶志”“智志双扶”的精神。
坚持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基层乡镇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人口流动造成信息收集困难,无法为流出人口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从行政范围和地理属性来说,乡镇属地管理限于农村范围;从人员流动和信息沟通来说,乡镇工作要突破农村范围,且在外青壮年往往无固定地理边界。基层乡镇面临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考验表现为:农村与城市生活形态之间的矛盾,传统与现代传播方式之间的矛盾,属地与网络范围之间的矛盾。简言之,现在的乡镇干部不仅要知农村,还要懂城市。
乡镇干部与在外青壮年的信息沟通表现为网络空间下的缺场交往,即受时空限制难以做到“面对面”交流。缺场交往的重要价值在于压缩了社会交往的时空距离,促发了“流动空间”与“无时间之时间”的产生,进而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对象与规模。缺场交往的不足表现为信任度较低,耗费精力较多,造成“社会疏离”和交往“快餐化”。按照基层乡镇的传统思维,乡镇干部往往采取以下方式与在外青壮年沟通:第一,节假日集中返乡见面商量。节假日集中返乡是一种在场的信息沟通方式,“有事大家见面好商量”,正是发挥了传统乡镇乡邻社区与熟人情感的优势。然而,集中返乡商量往往“吃力不讨好”。返乡,本是融洽家庭情感,却用来谈论工作,容易引起反感。加之节假日交通高峰,返乡青壮年待在家的时间少,又是利用乡镇干部的休息时间,在节假日商量棘手事宜,大家并没有很好的工作心态。第二,先农村再城市的二次传播。留守农村的空巢老人往往不能决定家庭意见,而是要和进城务工的青壮年后代商量。乡镇干部采取先与农村老年人沟通,再让农村老年人与在外青壮年沟通,通过这样的二次传播来完成信息沟通。同时,农村老年人在这个过程中起的是中介作用,信息抵达城里的青壮年时往往被弱化。
在信息无处不在的全媒体时代,井冈山市的基层乡镇干部采取多种方式与在外青壮年进行缺场交往。首先,开通乡镇官方微信公众号。许多乡镇通过自主建立和运营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主动发布日常政务信息,乡镇干部利用个人朋友圈进行积极转发,让在外青壮年了解家乡动态,以更好地知家乡、懂家乡、爱家乡。同时,建设以青壮年群体为主的微信交流群。群成员志愿发布和沟通家乡情况,方便彼此生活,如交通路况信息、停水停电信息、自然灾害信息等;拉近彼此感情,如节假日问候、困难帮扶、抱团回家等。再者,设立在外高端人才数据库。为挖掘和巩固乡贤力量,一些乡镇建设在外高端人才数据库,以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智慧和力量,借助网络的“天涯若比邻”效应,让在外青壮年的思乡情感转化为基层乡镇的现实治理效力。
井冈山市的基层乡镇不仅在革命战争时期留下了宝贵经验,而且在脱贫攻坚时期探索了许多有益的创新实践。国家提出精准扶贫,除了需要在经济和民生方面重点考虑外,还需要从历史、文化、生态等角度进行考量。在一定程度上,脱贫攻坚不仅是经济建设行为,更是文化事业和民心工程。为此,我们应当充分借鉴井冈山市的经验做法,广泛凝聚脱贫攻坚中的舆论力量,以更好地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