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增强国家治理优势
2019年12月17日 09: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2月17日第1838期 作者:李春根 赖志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过程中,也对社会保障理论进行了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保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不同时期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保观的基础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社保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增强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保障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治理和民生事业都离不开社会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民生七有”和“民生五难”,明确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和重要着力点,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前,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需要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加以破解。新时代新任务对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其一,社会保障工作必须坚持人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性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保观的核心要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社会保障的人民性价值内涵。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建设要以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不断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需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做好社保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实现“民生七有”,解决“民生五难”。

  其二,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要求处理好消费和积累的关系,强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各地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要求,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可以促进经济更好发展。这就要求社会保障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防止出现超越经济发展水平、脱离发展实际的过高的福利供应。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应加大教育与培训、医疗与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奠定人力资本基础。

  其三,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统筹对待社会保障问题、实现统一管理是促进社会保障良性发展的需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考虑阶段性、区域性的同时,也要加强顶层设计。这就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要考虑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避免过度碎片化及由此导致的制度隔阂和矛盾。加强顶层设计,可以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好地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保障制度的公平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做好社保工作,不能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有长远性、全局性的计划,做好顶层设计。

  其四,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建立造血机制,增强致富内生动力,防止返贫。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做好“造血型”扶贫工作。对于具备脱贫能力素质的贫困人口,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按照中央的要求,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同时,要保持扶贫政策稳定性、延续性,把防止返贫摆在首要位置。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重大招标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监测与政策优化研究”(18VSJ0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