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做大做强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2019年05月28日 08: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5月28日总第1701期 作者:刘胜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高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紧紧围绕“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做大做强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凝聚新时代高等教育领域的人心和力量,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团结一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强化“三个抓手”,夯实“三进”工作成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是高校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此,我们可以以强化“三个抓手”为突破口,细化举措、实化成效。一是抓教本教纲。做好“三进”工作,首先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我们应坚持用好统编教材,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可以组织思政课教师日学习、周研讨、月总结,并将学习研究成果体现在教学大纲和教案讲稿上,落实到思政课的话语体系创新上。二是抓教育教学。课堂教学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主渠道。教师应贯彻以生为本理念,通过集体备课、精品课观摩等形式提升整体教学质量,通过翻转课堂、灵动课堂、实践课堂等形式巩固教学成效。同时,做好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使思政课和专业课同向同行、协调互进。三是抓宣传宣讲。高校党政干部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可以带头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党课团课,及时跟进讲、全面准确讲,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同时,依托校园媒体、文化活动、培训平台等方式,形成立体化、全覆盖、多层次的理论宣传网络,着力提高主流思想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深化“三个举措”,打造价值引领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我们应当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中的引领作用,使之成为师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一是深化教育引导。打通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每个关键词,都对应融入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各方面,融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全过程,从而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代新人。二是深化实践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培育、重在践行、难在坚持。我们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任务,推动十大育人体系在高校处处开花。通过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途径,让大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深刻体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深化制度保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纳入学校章程、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要点之中,贯穿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文明校园创建体系,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转化“三个状态”,筑牢高校新闻舆论阵地。新闻舆论工作是直接而有影响力的意识形态工作方式之一。高校一般具有相对静态、缺乏竞争的传媒环境,其主动变革更新的内生动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从工作全局的角度把握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积极改变僵化的、被动的、低效的工作方式,巩固阵地、抢占高地、控制飞地,不断提升主流思想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一是转化“等靠站”状态,积极主动推进各类校园媒体实现融合发展。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高校传媒需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对传统的校报校刊、广播电视和新兴的互联网、新媒体的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建立校园全媒体传播体系。二是转化“僵呆旧”状态,深接地气做好正面宣传。传统的校园正面宣传,深入挖掘少、受众反馈少,不接地气、缺少底气。我们应聚焦高校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做既有力度高度又有深度温度的宣传报道,并精心选择生动鲜活的先进典型事例广泛传播,从而增强师生认同感,提振师生精气神。三是转化“躲拖推”状态,明确责任做好舆情应对。高校是舆情易发地、多发地,特别是互联网成为舆论主阵地后,进一步增加了舆情管控处理的难度。应着力解决好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清晰的工作流程、严肃的问责制度,彻底解决新媒体管理中职责不清、推诿扯皮问题。

  净化“三个领域”,营造风清气正氛围。当今时代,社会思潮激荡、价值取向多样化,一些落后的、负面的、非主流的舆论在高校思想领域依然存在。因此,我们要明辨是非、敢于发声亮剑,激浊扬清。一是净化校园网络空间,壮大主流声音。互联网是意识形态主战场,高校师生是网络使用主力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凝聚高校网民,在做好互联网内容建设的同时,坚持办网管网治网相协调,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变最大变量为最大增量。二是在各个领域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决摒弃唯西方思想理论马首是瞻的研究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摒弃急功近利、浮夸轻薄的学风,崇尚精品、严谨治学,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三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其抵御社会不良思潮的能力,引导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健康和谐发展,从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作者系河北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