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加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
2019年03月12日 08: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3月12日第1650期 作者:谢加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改革开放再出发之际,我们需要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全面统筹改革要素和过程,不断加深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以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强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一是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宏伟目标和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挑战较大,民生短板明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与各种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这些困难和问题影响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我们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二是牢固树立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上来,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推动改革”。为此,我们需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改革大局,自觉服从服务改革大局,坚决贯彻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将本地区本部门的改革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中来考虑,坚持在改革大局下谋划、在改革大势中推进、在推进改革大事上有所作为。三是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自觉。我们应当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强化责任担当,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是改革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需要当好改革领头人,既要当改革促进派,又要当改革实干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一是改革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人民立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改革的首要问题是改革为了谁的问题。实施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需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地造福群众。二是坚持改革依靠人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改革的主体。坚持改革的人民立场,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的改革主体地位。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的事业,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改革过程中保障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改革、为改革出谋划策的权利和机会,充分调动人民参与改革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改革红利由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全面深化改革要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多分享改革红利,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四是改革成效由人民评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真正的政绩在老百姓的口碑里”。这要求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落实这一检验标准,需要把坚持满足广大群众的普遍需要和个别群体的特殊需要相结合,正确处理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尤其要保障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需要坚持科学的改革目标和方向,这要求我们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坚持正确改革方向的关键。改革不能出现方向性错误,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坚持目标导向,始终确保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正确的思想路线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是科学改革的重要保障。这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三是坚持科学改革目标,合理确定改革对象。我们的目标和方向很清晰,改革是深刻的自我革命,政治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定盘星。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什么是必须坚持的,什么是要改革完善的,要分清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为更快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亟须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坚持、完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具体制度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科学的改革方法。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科学的改革方法。一是确立科学的改革思维。科学思维是形成科学改革方法的基础。从思维方法来看,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以科学的思维方法确定科学的改革方法,筹划改革事宜,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二是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态势。顶层设计要立足全局,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处理好重点与面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好改革的战略战役战斗层面的问题,统筹好改革的政策、方案、力量、进度等要素;基层探索应当观照全局,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发挥好基层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努力做到以点到面,以试点带动整体改革;注意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协同性和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三是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坚持问题导向,改革与问题如影随形,问题在哪里,改革就要跟进到哪里。我们需要注意区分改革举措的性质类型,对于涉及制度的改革、具体改革事项、原则性要求与鼓励引导性的改革、探路试点性的改革、复杂综合性的改革等要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策。四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我们需要抓住改革窗口期,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和群众的承受度,做到行稳致远。既要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又要积极稳妥、蹄疾步稳;既要解决实际问题,又要做好思想工作。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解决群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思想工作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五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是依法改革,从体制机制的改革到具体问题的改革都要在法治的轨道下进行,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通过改革不完善的地方,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建设,努力实现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紧密结合。

  (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思想市场’观念辨析研究”(2018GZMZYB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