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海涛:加强21世纪国外流行社会思潮研究——方法与预判
2019年03月12日 08: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3月12日第1650期 作者:韩海涛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社会思潮纷纭多变,直接引起社会变迁的事件时有发生;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使社会思潮及社会舆论传播的速度更快,对社会变迁发生的影响更加直接。世界变局之大百年未有,面对新世纪以来国外社会思潮出现的重大变化,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定力,站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高度,深入研究21世纪国际社会思潮的流变,对强化前瞻性研究、战略性预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注国外流行社会思潮的重大转向

  在新世纪视野下,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再度凸显,且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趋势。第一,以往社会走向问题的突出,常与历史进程中的动荡战乱息息相关,而当代社会走向问题的再度凸显,则与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第二,以往社会走向问题的突出,往往只限于世界局部的区域或国家,现在社会走向问题的卷土重来,却广泛地涉及世界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世界性论争。第三,以往对社会走向问题的争论,内容比较简单或单一,而现今社会走向问题的论争,范围扩展了,内容深化了,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第四,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它给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世界上的国家,不论实行何种制度,都同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世界同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与新世纪前后世界经历的苏东剧变、资本主义危机和全球化波折三个重要历史节点直接相关,世界社会思潮流变随之出现重大转向:第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向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转向。第二,社会思潮研究中的西方视角正在从一般问题研究向中国视角、东方视角、发展中国家视角转向。第三,西方引领的全球化思潮开始向由中国引领的全球化思潮转向。这三大转向的根本原因是,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引发了世界社会思潮扭转方向。为此,学术界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积极应对社会思潮相关研究的重大转向:一是加强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研究;二是加强对影响发展中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发展主义思潮、非洲的社会主义思潮研究;三是加强对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思潮、左翼思潮、发展思潮研究。同时,我们应当坚持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判断,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面对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要时刻保持研究的历史站位,加强对未来历史节点与趋势的预判。

  重视国外各种“中国论”思潮的研究进展

  随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发达国家出现经济复苏乏力,中美“贸易战”、英国“脱欧”、法国和意大利政府更迭等不仅加剧了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使对中国问题的探讨成为近年来国际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外社会思潮对中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贡献的中国智慧、提出的中国方案,有着各种各样的回应,其中出现两个明显变化:一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纷纷来到中国学习交流,呈现出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性碰撞;二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一些国外政要、政党高层密集地学习中国方案,了解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对这些新的变化,研究海外流行社会思潮中的“中国论”需要注意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将海外“中国论”与中国具体实际发展相结合。无论当前正在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海外“中国论”关注的热点,也是国内理论界需要加以重视和持续关注的研究动向。其二,重视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国外社会思潮,需要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用广角镜观察世界。从国际上看,对新世纪世界格局的判断,是研究世界思潮流变的国际背景;从国内来看,中国处于走向富强、复兴的征程中,这两个历史背景就是要求变中求强。中国要强起来,意识形态同样要强起来。另外,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危机,各种“丑化”中国的社会思潮频繁迸发,因此对于国际“中国论”思潮流变与发展趋势应有充分预判,并加紧研究应对那些“负面思潮”的良策。

  开展国外流行社会思潮比较研究的五个维度

  研究21世纪国外流行社会思潮,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有效甄别各种社会思潮背后所代表的意识形态。第一,加强社会思潮的谱系研究。在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生态中,不能孤立地研究单一的思潮,而要研究思潮的相互关系,尤其是搞清楚思潮谱系的逻辑关系。第二,加强思潮演变规律的研究。很多时候,一些理论发挥作用具有先导性和延时性。比如,共享经济理论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但进入21世纪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这个理论才在实践中凸显出来;还有一些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思潮长期处于跌宕起伏的状态中,时常在资本主义遇到危机时成为“显学”。思潮的先导性与延时性特点值得深入研究,这也是对社会思潮演变规律的探究过程。第三,加强对21世纪国外流行社会思潮新特点的研究。与传统意识形态利用思想理论促进社会思潮生成的机制不同,流行社会思潮呈现出社会舆论引导社会思潮生成与传播、强化意识形态影响力的新特征。社会舆论一般是从社会热点事件中发酵产生的,而社会思潮的引领者们则会利用这些社会热点事件或话题,快速地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社会舆论,从而左右社会思潮的广泛影响。在日益发达的互联网舆论的推波助澜下,国外社会思潮形成了强烈的二元对立思想表达。例如,全球化思潮与反全球化思潮,新自由主义、新资本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思潮。同时,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新自由主义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等社会思潮呈现出极其复杂多变的态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丰富了社会思潮的类型,如非理性主义、量子纠缠的未来科技思潮等。对于21世纪产生的新思潮及其新特征,我们需要尽快跟踪把握。第四,加强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思潮流变影响的研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普遍出现了消费主义、享乐主义、非理性主义,这些社会思潮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的威胁不容忽视。第五,加强对21世纪流行社会思潮的世界影响研究。国际上的一些主要社会思潮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性质,其在传播中不仅企图渗透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下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决策,也企图渗透影响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安定。这种影响呈现“分化与重叠”特征:一方面,分化表现在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极端主义应运而生,成为21世纪国外流行思潮中分化社会大众的显性思潮,在美国、欧洲、拉美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流性与非主流性分化、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分化,其表现是社会思潮的非主流性以及“非意识形态性”的思潮凸显。另一方面,重叠表现在社会思潮、社会舆论议题上存在着相互交融的隐性特征,往往一个思潮以学术面貌或者其他方式出现,通过对社会群体相互交叉重叠的影响,使原本属于不同群体的受众形成了“重叠共识”。这样的思潮特征极易产生社会运动的同频共振。

  21世纪国外流行社会思潮的研究是长期性、跟踪性的研究,是前瞻性、预判性的研究。这不仅需要视野开阔、框架清楚、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还要重视延展性与创新性,注重对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究和未来趋势的预测展望。而对21世纪国外流行社会思潮的前瞻性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而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国外社会思潮研究领域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研究与预判。

  (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世纪以来国外流行社会思潮”(18KDA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