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默:以“互联网+”推动思想政治工作
2018年12月20日 08: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2月20日第1600期 作者:杨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推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创新理念思路、方法手段,促进信息优化配置,建构思政工作新模式,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第一,用好网络阵地,巩固理想信念。顺应“互联网+”趋势推动思政工作,应优化网络平台内容供给,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始终,遵循思政工作规律、网络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一是充分利用网络育人平台,加强主题教育网站、学生互动社区、专业学术网站和“三微一端”建设,深入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二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网络育人平台建设,深化党史、国史、革命史学习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同时,抓住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节点,在网络平台上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吸引师生广泛参与,使其确立强烈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三是了解师生的思想特点和现实需求,掌握其媒介使用习惯,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亲和力。同时,做好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宣传,以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切实感化和鼓舞广大师生。

  第二,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提升信息服务质量和思政教育效果。当前,我们要积极调整和改进传播策略,使传播内容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不断增强思政工作实效性。一是贴近师生信息需求,使“三微一端”与校报、新闻网、广播、电视、户外媒体优势互补,形成思政教育信息传播合力。同时,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元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用可视化设计等直观表达手段提升阅读体验,通过小视频等轻快时尚的形式提高阅读效率,增强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的使用黏性,提高优质信息的到达率和接受率。二是建立开展思政教育的强关系网络,形成教师与学生、个人与组织、辅导与活动之间各类资源的有效对接,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倾听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情感诉求;通过公众号、微信群、小程序、网络社区等渠道组织学生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从思想情感上增强其对国家和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三是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通过新媒体平台共建思政教育资源库,在价值观引导、人格养成、心理健康辅导、创新创业实践、职业规划辅导、综合素质拓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有力推动“大思政”格局构建;运用数据分析手段合理配置思政教育资源,为学生信息提取提供便利,不断提高思政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

  第三,整合渠道资源,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信息网络。在“互联网+”理念下增强和巩固思政工作育人效果,我们应整合信息传播方式和渠道,促进线上线下结合,使广大师生以多种途径接触优质信息,从而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是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让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形成课堂育人合力。教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增强网络新技术和新传播手段的运用能力,使用具有时代感的语言和新媒体工具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可以依托网络平台加强课程督导、学习进度跟踪、学习效果检验,实时评估思政教育效果。同时,要推动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思政“慕课”开发和建设。如积极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平台”“思政云课堂”,运营相关微信公众号平台,录制思政课精品课程视频,构建名家名师全参与、课内课外全覆盖、线上线下全互动的立体式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二是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推进第二课堂建设。我们应积极促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良性互动、协同育人,全面开展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拓展提升、社会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公益和自我管理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使其与第一课堂教育教学内容相互印证、补充,促进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从而增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推动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网络化发展,利用“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组织宣传第二课堂活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科学评估育人成效。三是完善信息传播系统,发挥好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班级、宿舍等育人功能,做好管理、引导、服务和联系工作,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新媒体不仅为大众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也为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应综合运用各种新媒体通信功能,实现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优势互补、融合互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工作机制。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