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拴: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8年11月08日 08: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1月8日总第1570期 作者:刘玉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地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文化自信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本国文化的价值、生命力和影响力所持有的认同感和信念,以及因文化特质所拥有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文化自信植根于过去、着眼于现在、展望于未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国度而言,我们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资源,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的精神反映。中国人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对既往文化发展历程的经验性总结,能够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我们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其代代相传,成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过程中的重要精神食粮。

  第一,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历史长河中,我们产生了诸如重民本、尚正义、为政以德、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仁者爱人、和而不同等文化思想,体现出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坚定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助推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要素。当前,我们需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我们也要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底蕴,以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还要认识到中华文明是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的,通过着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第二,加强创造性转化工作。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时代需求,对延续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文化内容加以革新,给予其全新的内涵和形式,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历史地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处于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动态变化之中,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仍是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有机统一起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工作。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界定和分析,挖掘和阐释其对当下社会有价值的精神要素。其次,在界定和认知的基础上,对相关文化内容进行深入阐释,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最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过程中,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根据现实发展融通古今,建立两者之间的有效关联。这一创造性转化的重点在于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并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第三,加强创新性发展工作。创新性发展是立足于现实社会的需求和问题导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扩充和丰富,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其发展和升华。一是针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有益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整理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创新观点,以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二是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采取多方联动的方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支撑,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三是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更多人真正理解它们并产生积极影响;四是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发展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加强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作为人类历史上未曾中断过的中华文明,在培育中华民族独特精神品格的同时,也孕育了优秀的文化思想和精神理念,成为支撑中华民族永葆活力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我们应当立足时代的变迁,着眼于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的有机统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同时,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助推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既是我们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需要,也是增强“四个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