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立桂:创作中国网络文学精品
2018年10月11日 08: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0月11日第1550期 作者:罗立桂

  近二十年来,中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出现了写手众多、类型丰富的繁盛局面。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在线上线下都受到大众欢迎,并成为影响力巨大的IP,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开发为游戏、动漫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产品,成为当今社会大众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对受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审美趣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网络文学在借助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作品艺术水平低下、文化担当精神缺失、一味迎合受众趣味的低俗化倾向,以及粗制滥造之作层出不穷等问题,从而导致作品质量和格调降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这就要求广大网络文学创作者注重提升作品艺术质量,发挥其正面社会效应,并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学习借鉴、汲取营养,创作中国网络文学精品。

  首先,提升担当精神。古人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学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功能,写作不能只为了娱乐、消遣。当下一些网络文学创作者把网络作为一个可以随意抒发个人情感的空间、可以自由宣泄情绪的场所,他们追求的是写作所产生的感官娱乐和满足。不少网络文学作品回避了社会责任,一味崇尚游戏文字的创作追求,文学的价值功能变成了自娱和娱人。随着网络文学商业化的发展,写作者可能更关注的是,如何让作品更吸引读者的眼球,求得高点击率,获得电影、电视、游戏等的改编。这就使一些追求新奇、刺激,纯粹以娱乐大众为导向的作品大行其道,这些庸俗、低俗、媚俗的作品失去了精神追求和审美格调。网络文学创作者不能一味沉溺于文字游戏中,以追求市场效益为唯一目标,漠视文学对公众和社会的责任担当。网络文学作品应当有益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正能量。创作者要承担起文学写作的社会责任,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好故事,书写老百姓关心的各种现实问题,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精神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其中,强化网络写作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责任。

  其次,强化精品意识。文学写作是需要精雕细刻的。一些作家对作品往往多次增删修改,细细打磨,渴望其成为精品,体现出对经典性、永恒性的追求。这种写作品格在网络化时代仍然十分必要。网络文学创作的数字化特征,使作品发表十分便捷,文字的剪切、复制、粘贴和跨文本的调用都极为方便。网络创作往往追求“快餐化”,一般缺乏仔细推敲成稿的习惯,匆匆写完就贴出,不少作品从框架到细节十分粗糙,且存在不少错误之处,更谈不上有较高的艺术品质。鲁迅说过:“依傍和模仿,决不能产生真艺术。”真正的艺术,必须在借鉴的同时,有所创新和发展。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写作是作家灌注个性精神的创造性劳动,贵在独创性,排斥重复性。由于网络写作追求快速更新,以吸引粉丝的关注和讨论,加之网上获取资料比较容易,使得网络文学创作虽然生产数量惊人,但作品往往形成一定的模式和套路,互相模仿甚至抄袭现象时有发生。一些网络写手会不由自主地套用现成创作模式,在一些穿越、玄幻、宫斗等类型化写作中可以看到不少重复使用的现象,使作品独创性大为减弱。网络文学创作需要具备精品意识,通过精心构思创作和表现个体风格特征,避免机械重复、无创意的套路和粗制滥造。创作者要抱着创造精品的意识去写作,在创造的每一个环节精益求精,时刻不忘文学创作的个性化要求和提升艺术水平。因此,在开始写作一部作品时,创作者就要树立追求独创性的目标,力求以独特的审美世界开掘丰富的人生体验,跳出同质化、重复性的网络文学藩篱。只有这样,网络文学空间才能少一些低劣之作,多一些艺术精品。

  最后,体现语言的诗性魅力。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用语言符号表现艺术形象,然后通过阅读、联想、想象等中介环节,在读者头脑里唤起具体可感的形象。其中,语言艺术的诗性魅力对艺术表达起到重要的作用。网络文学写作除了文字,还可以用动画、图像、光色、声音等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叙事抒情。多媒体表达的直观性和便捷性,固然使网络文学表情达意的手段更为丰富,但网络文学“日更”的写作需求,加上网上围观的阅读方式,使一些创作者越来越沉醉于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更看重作品带来的直接感官体验,而不注重语言表现力。一些网络写作者深谙网文套路以及网民的阅读趣味,为了迎合读者一目十行的阅读习惯,其网络文学创作追求故事情节的快速推进,语言的“注水”现象严重,语言艺术的诗性精神被严重稀释。网络写作不能一味沉浸于制造文本的阅读快感、故事的惊险刺激和语言的直白浅陋,不能只注重快速码字而不注重内心表达。创作者应当提高语言艺术修养,用优美生动的文字塑造艺术形象,追求意义丰富、含蓄蕴藉、精美雅致的诗意表达效果。网络写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表现真实的生命体验和诚挚的情感,保持平和的心态与细致入微的艺术感知力,用诗性的语言表现人类的精神世界,通过作品的整体构思和富有诗意的文字,将崇高的情怀和人文精神渗透在作品中。网络文学将富有诗性魅力的语言与增强感官体验的技术相结合,一定能够更有效地叙述故事和表达作者的情感,从而震撼读者心灵。

  立足于新时代,广大创作者正自觉克服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主动提升写作水平,培育诗性艺术精神,不断创作网络文学精品力作,使网络文学空间成为涵养人文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的新园地。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