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福 王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2018年07月24日 08: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24日第1499期 作者:王增福 王雪

  大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立德树人的重要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革命文化和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依托,充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健康和谐发展,从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大学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大使命。大学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学术活动、办学实践中,高校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社会交流、资政育人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共同创造的,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精神和价值观念为底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彰显高校办学特色的物质、制度、行为、精神等方面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的核心在于精神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传统风气和精神风貌,是潜移默化的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要素,也是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高校还需进一步提高精神文化建设的质量。尤其是随着全球化浪潮兴起,各种思想观念涌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带来了一些冲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指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而且能够推动大学校园文化系统持续优化,成为提升师生精神文明素养的重要资源。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丰厚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它既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又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价值遵循和内涵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明晰了正确的价值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正确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精神、校风学风、师德师风的形成提供了目标引领,为教学科研、教育管理、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行为导向,为高校管理理念、大学章程、体制机制的完善提供了精神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增强其时代感和感召力,从而成为新时代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

  第三,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会产生很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这是由高校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弘扬与践行,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点与着力点,也是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精神保障。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发挥第一课堂主阵地的教育作用,更要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潜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要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的各类文化载体,在校内外物质环境的打造、学风教风校风的优化、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营造良好的、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引导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使高校师生自觉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保障机制,获得制度、人才、组织、宣传等各方面的有利支持,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为此,一是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完善大学章程,建立和完善领导决策、教学科研、干部人事、学生教育等各项规章制度,探索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二是充分调动高校内外部积极性,构建协同机制,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把握方向,其他各部门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多方合力机制;三是建立一支包括高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在内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发挥教师在此过程中的组织带动和示范作用。此外,还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开放性、便捷性和互动性特点,发挥校园自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弘扬正能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正确方向,大学校园文化为高校如何培养人提供了方法拓展,两者统一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从而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本文系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17WT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