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宏:新发展理念的价值意蕴
2018年05月08日 08: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8日第1445期 作者:冯志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的低迷形势而提出来的。它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

  开拓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理念的认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它是对毛泽东关于社会发展的思想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他们当年更多地从现代化或工业化层面理解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理念作出新的探索。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要重视发展的非均衡性与均衡性,既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又要让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关系,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基本国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它不仅体现了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而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最新表现,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针。

  提出了中华民族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社会发展的本质是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正确处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之间的关系,坚持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发展的必备条件、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提升综合国力必须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创新既表现在理论、制度、文化等领域,更体现在科技领域。当前,亟须更加重视科技创新,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更具实力、更有优势。二是坚持协调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日益凸显,其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当前,亟须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等关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注重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有序发展。三是坚持绿色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提上议事日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关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四是坚持开放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交往更加密切,人类正在成为“命运共同体”,开放发展成为各国繁荣富强的必然选择。开放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我们应当正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更加重视中国的国际担当,“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构建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共享发展理念与共同富裕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坚持共享发展,需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贡献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案

  目前,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正在对全球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人类所面对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提出新发展理念,无论是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应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创新水平;坚持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通过绿色发展方式,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风险分配正义问题研究”(16BZX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延安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