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阔:加强汉语国际推广 更好传播中国文化
2018年03月27日 08: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27日第1419期 作者:于海阔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其推广与文化传播紧密相连,借助民族语言来推广本国文化,已成为很多国家传播文化的重要方式,甚至将此列入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宣传战略之中。当前,我们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此背景下,汉语作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国际推广得到高度重视。利用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有助于增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沟通,从而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的情况下,我们要积极利用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中国文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虽然学习汉语的人数与过去相比有了显著上升,但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文化还知之甚少,加之一些西方媒体因意识形态偏见对中国的不实报道,使很多国外普通民众难以认识真实的中国,甚至对我们抱有不少敌意。因此,我们急需通过有效的对外传播工作消除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加深他们对中国现实的理解和认知。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做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借此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这是进一步开展对外宣传工作的有效途径。有学者指出,“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承和传播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为津梁,文化为舟楫”。利用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构建语言互通工作机制,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语言互通,开辟多种层次语言文化交流渠道。着力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力度,支持更多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努力将孔子学院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语言推广机构”。每一位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者都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开路先锋,既然选择了国际汉语教师作为职业,就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汉语国际教学决非单纯的语言教学,教师应着眼于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使国外学生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更多了解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更深入地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了解和热爱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从而更客观地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更好地接受我们的价值观念。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多种途径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力度,以便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具体来说,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孔子学院这一平台,在教授汉语过程中思考如何根据各国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推广中国文化,使文化传播与目标国的经济、政治、法律、教育等特点有效对接,特别要思考如何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文化产品,从而使其他国家更好地接受中国文化。二是在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文化类课程以及语言与文化密切结合的课程,防止出现单纯注重语言讲授而轻视文化解读的现象。三是尽快编写出适应汉语推广而又能实现国家文化传播战略的系列教材,提升语言与文化传播的双重叠加效应。四是广泛利用各种媒介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播有机融合的人文交流品牌,向世界大力推广,增强中国文化的亲和力。五是加强相关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不仅在汉语教育方面知识技能过硬,而且在掌握和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得心应手的人才队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无疑更有利于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消除一些人对我们开展对外交流所产生的误解,如“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等别有用心的说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者要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谱写新时代传播中国文化的伟大篇章,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