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立足中国实践提升理论原创力
2018年02月13日 08: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2月13日第1394期 作者:王伟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为什么要构建以及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三个主要方面把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其中之一是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因此,提升理论原创力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

  第一,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原创性、时代性是保持理论生命力的内在要求,任何理论的创新发展无不因应时代呼唤、回应时代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事实证明,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理论创新,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第二,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立足点。立足中国实践,是提升理论原创力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我们的理论创新要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这是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创性、时代性的着力点、着重点。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切实增强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能关起门来、躲进书斋、纸上谈兵,应以解决当下中国现实问题为使命,从社会主义实践出发,围绕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与各个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展开研究,深入实际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找到规律,从而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第三,以提升学术话语权为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这种状况与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原创能力不强有密切关系。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结合时代进行理论创新,全面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话语体系建设,特别是着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增强学术议题设置能力,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深入传播中国思想、中国理论、中国智慧、中国道路、中国价值,不断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古今中外丰富的学术思想中汲取营养、推陈出新,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提出具有原创性并能体现中国立场、中国价值的思想理念,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不断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