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石桃:以新发展推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2018年01月25日 08: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25日第1381期 作者:董石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科学认识和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当前所有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端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的需要是发展的永恒动力和目标。当前人民群众的需求在范围上不断拓展,在质量上要求更高,并且不断更新变化,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供给端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目前我国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继续推动各个领域新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一,经济发展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奠定物质基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未来经济发展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把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政策措施切实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政治保证。如果不能有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无法保证经济发展的持续推进。未来我们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而保障公民各项基本权利的实现,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第三,民生发展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创造社会条件。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四,文化发展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文化支撑。在文化发展上,一方面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着力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第五,生态发展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前提。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具体而言,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制度和措施。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过程中的公民有序参与研究”(15KS06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

责任编辑:梁瑞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