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奇峰:探索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方式
2017年12月14日 08: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2月14日第1352期 作者:张奇峰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论述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课必须改进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方法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时代元素,课堂教学可以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把理论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引导结合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混合式教学以学习为中心,重视学生学习体验的提升,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与时俱进的创新活力,为主动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混合式教学的学习理念自从诞生以来,就以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深刻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大学课程。这既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挑战,也为我们借助这一平台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带来了机遇。

  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来说,混合式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将课程分解为在线进阶式学习和见面课学习两部分,通过“在线视频+面授直播”教学方式将“慕课”元素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翻转,运用多种鲜活的教学形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在线进阶式学习聚焦知识性、概念性的内容传播,按照进阶式视频资源学习方式供学生自主学习,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提升大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选课学生可以在宿舍、图书馆、教室、食堂等校园网覆盖的任意场地随时随地学习,通过“闯关”式的互动进阶进入下节内容的学习。

  见面课学习包含跨校大课堂直播互动课和校内小课堂分组讨论课两种形式,跨校大课堂直播互动课由负责课程运行的教学团队策划组织,校内小课堂分组讨论课由各选课学校的负责教师围绕特定主题设计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使课堂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大课堂直播互动课借助网络技术,实现异地教室间授课及互动,选课学生在线上线下都有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小课堂分组讨论课通过小组划分,实现“小班化”教学,选课学生可以在授课教师和助教的引导下,充分交流、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提升课程吸引力

  混合式教学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需要不断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一门大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通过混合式教学变革,使教师从传授者、讲解者转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学生则从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者。

  混合式教学变革有助于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教师是关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混合式教学根据课程大纲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部分,汇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明星”授课团队,分别讲授各自最擅长的内容,最大程度地将马克思主义的道理讲清、讲深、讲透。不同高校的大学生都可以在线选课,实现优质师资共享。

  混合式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混合式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学习,通过设置多项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式学习、小组协作式学习,促使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让教师更多地参与到解疑释惑过程中,学生有机会直接向教师表达个人思考与困惑。教师通过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发展潜能,促使学生自我成长。

  促使师生产生共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必须体现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和问题,比一般学科的课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保持学生一以贯之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使自身的角色由主导变为引导,课程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或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准备,将学生的需要或兴趣巧妙地融汇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更加善于倾听、理解和引导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精神性的共鸣。

  相较于传统的纯面授教学,混合式教学使教学过程变得更为复杂,教学被细分为多个环节。优质的教学取决于教与学每一环节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同时还需要学校的政策引导、基础架构的支持、课程本身的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支持等多种要素的配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把面对面教学与计算机辅助的在线学习结合起来。机械的结合只是“形式”混合,并不等于“有效”混合。有效的混合式教学必须在前者的人际交流优势与后者的资源获取的便捷性之间找到平衡。这是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关键课题,也是评估其质量的基本准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抓住了“有效混合”的两个基本原则,即“自我规制”和“合作学习”,这是教学改革能够行之有效的重要因素。高校在尝试混合式教学时一定要从自身条件出发,探索符合自己情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和实施路径。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在当今国际高等教育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中,混合式教学极有可能成为大学教育的创新形式之一。中国大学理当顺应这股潮流,坚持战略前瞻,以根植于本土的责任和勇气,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梁瑞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