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贯彻新发展理念 补齐工业供给绿色短板
2017年11月14日 07: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14日第1330期 作者:史丹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断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根据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和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引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标。

  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工业经济引发的环境问题

  工业既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部门,也是在提升资源能源利用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条件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技术提供部门与具体实践部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而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中国政府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出台了一系列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政策与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方面,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另一方面,全党全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驱动工业增长的主要行业力量发生积极变化。一是某些重点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2016年,装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比2012年提高22.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的贡献率达到21.6%,提高10.5个百分点;电子和汽车产业已成为拉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016年这两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7.9%,比2012年提高16.6个百分点。二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深入,钢铁、煤炭、石化、建材等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减量调整不断推进,市场供需关系得到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逐渐改观,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三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传统产业中,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稀有稀土金属冶炼等细分行业,以及与居民生活和消费密切相关的医药类和消费品类行业,大部分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通过转型升级,中国传统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逐步提高,关键装备、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的状况逐步改善。四是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带来明显的节能成效,对整个社会节能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24%,高于单位GDP能耗降低幅度6.1个百分点,年均下降6.6%。按照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计算,规模以上工业累计节能约7.9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节能量绝大部分(90%以上),全国单位GDP能耗的降低主要是由工业贡献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节能降耗投入,推广使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加强重点行业能效管理,推动重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201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用水量分别比2012年下降17.9%和25.4%。五是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12年下降8.3%,氨氮排放量下降9.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2.2%,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20.8%,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2016年,在监测的338个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24.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平均浓度5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8%。六是海洋环境改善。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73.4%,比2012年提高4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16.3%,比2012年下降7.6个百分点。

  以增加工业的绿色供给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些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尽管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工业产品供给十分丰富,但是目前清洁绿色的生态产品仍然供给不足。有人把工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对立起来,认为工业化是破坏“绿水青山”的根源。从局部地区或者某个事件来看,可能是这样的;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不是要不要发展工业的问题,而是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解决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矛盾的出路是,走区别于传统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保护好“绿水青山”需要加快建立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现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实现途径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旅游业为例,如果没有大飞机,很难想象在几天假期内到数千公里以外的地区旅游,吃住娱乐行背后都是以工业发展为支撑,而人口的增加与生活面貌的改善更是工业化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业的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此,需要加快建设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工业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其路线方针政策已经十分明确,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七大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从2035年到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过去的30多年里,工业在我国经济中一直保持高速及中高速增长,为小康社会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中,工业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综观早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可以发现,其制造业尚且保持一定的比例,工业创新依然是创新主战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国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就是发展的空间,就是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表明,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没有产业支撑是难以实现的。国际金融危机及拉美国家的经验说明,实体经济是保障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实体经济发展匮乏的国家难以抵御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风险,更不会有强大的国防和经济自信。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方式与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创新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工业只有由过去的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量、中国品牌、中国标准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工业质量,努力打造世界级工业品牌,引导工业技术发展方向,才能支撑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加快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