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晖颖: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针对性
2017年09月07日 08: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9月7日第1287期 作者:张晖颖

  目前在校大学生主要是“95后”一代,他们伴随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而成长,习惯于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擅长网络社交,但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面对海量信息缺乏辨识能力,看待现实问题容易偏激和片面。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潮,大学生尤其需要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建立在充分了解新一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力避脱离实际的硬性灌输和空洞说教方式,不断提高关注现实、回应现实的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思想教育作用。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现实问题应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素材和分析对象。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中国发展的成就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现在的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接受信息更为便捷,他们对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很感兴趣,如“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理论上的深刻阐释,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广大教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方法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特别是联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联系党和国家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讲深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第二,注重社会实践的教学环节。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活动少甚至被完全取消。学生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被动地、单向度地接受一些知识,其实践能力被弱化。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在课堂教学之外,社会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并在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实践是把理论知识转化成理想信念的重要过程,也是大学生深入了解和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发现和分析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而学会辩证地看待当今中国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大大激活,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这就不是被动地接受理论,而是在现实中活学活用理论。

  第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在互联网世界里,各种信息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时了解学生目前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其加以引导。教师要熟悉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利用大数据充分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心理需求、行为特征以及价值取向,积极利用网络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会与学生交朋友;同时要有效连接线上线下,用网络语言传播正能量,全方位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从而使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通过网络润物无声地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内心。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途径、新模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资料库以及集课堂支撑、教学互动、专题辅导、自主学习为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微课”和“慕课”等新型在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大学生欢迎。只有紧跟网络发展实际,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现形式,才能使其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总之,广大教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全面推进教学科研创新,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从新一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提高回应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作者系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梁瑞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