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海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研究
2017年05月11日 07: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5月11日第1204期 作者:仰海峰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研究者的理论视野得到极大拓展,逐渐形成了既不同于传统教科书体系又不同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身逻辑。随着中国社会改革的深度展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需要在自身逻辑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研究。这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身的逻辑要求,也是中国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

  在推进原创性研究中,首先需要确立一种观念,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研究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早在苏联教科书占主导地位时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有一些具有自身特点的理论内容。自20世纪80年代实践标准大讨论以来,经过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争论、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逐渐确立了本土的理论逻辑与言说方式。这是新世纪之后具有个体特性的解释框架得以形成的基础。理论逻辑的这种进展,既体现了中国学者对传统教科书体系的自觉反省,也体现了中国学者对当下历史进程的思考与审视。近30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已经有了较为自觉的本土意识。在整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研究,使之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自觉意识,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根本问题,也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问题。黑格尔曾说:“哲学是认识具体事物发展的科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原创性努力,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力图具体化的努力。只有在这种具体化的努力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地回到社会历史,并从历史发展的反思中获得自身发展的问题与理论框架。

  其次,需要勾勒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学术地图。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仅需要对自身的发展逻辑有着清晰认识,更需要对当前时代的社会发展和思想观念有着清晰理解,逐渐形成学术发展与原创性研究所需要的学术地图。这一学术地图主要有以下几个参照系。

  一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特别是这一进程中资本逻辑的形态变迁。从思想产生的历史情境来看,马克思的理论直接针对的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资本论》揭示了这一特定历史情境中资本逻辑的运行特点及其面临的深层难题。随着19世纪70年代后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组织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推动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转向了垄断的有限度的组织化状态。虽然资本的本性没有改变,但资本的实现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正是这种变化,才引起了那个时代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方式的重构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的日常生活效应,也推动着当时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新的解释与探索。在这种转变中,不能简单地以马克思的思想来评判后来者的对与错,而是要真实地把握社会历史变迁以及这一变迁对日常心理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才能看到后来者的努力及其没能解决的问题。在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为重要支撑的当代社会,更需要马克思主义者把握这一历史变迁,透视时代精神的变化。

  二是对中国社会进程的理解与透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态变迁,对当下中国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西方国家在几百年发展中线性呈现的问题,在中国则以“时空压缩”的方式同时呈现出来。因此,中国当下的社会历史情境有着更为复杂的结构,需要我们从世界历史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剖析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及其难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来说,如果不能关注到这一历史变迁过程,就不可能真正推进原创性研究。

  三是对思想史的清理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思想史的渊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同样离不开对当代思想的审视与理解。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置于思想史进程中,并揭示思想史与社会历史之间的关联,才能真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加以定位,对思想史上的大家加以定位。这样既可以避免对思想大家的简单跟风,又能避免思想视野上的盲区,进而做好学术研究上的整合与重构工作。只有在这样的学术地图中,我们才能明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发展的理论空间与逻辑走向。

  最后,研究者本身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是推动原创性研究的重要保证。在《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中,费希特在谈到德国需要重构自己的民族精神及理性意识时指出,谁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谁也就同时丧失了深入地影响时代潮流、自由地决定其内容的能力……从这个时候起,他根本不再拥有什么属于自己的时代,而是根据外族异邦发生的事件和所处的时代来计算自己经历的岁月。费希特的这段话说出了独立性与自主性的重要性。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诚然离不开对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的了解和把握,但最重要的是不能抛弃本土形成的理论逻辑,忽视中国学者应有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只有在坚持研究者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才能真实地推进原创性研究,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面对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哲学。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16AZX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