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梅: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
2017年04月13日 07: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4月13日第1185期 作者:丁兆梅

  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制度的长远发展来看,能否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方向、发展成就和发展前景,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制度发展方向是推动制度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科学把握这一制度体系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社会主义,即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而不是资本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等其他什么主义;第二个关键词是中国特色,即适应于中国国情的,具有自身风格和优势的制度体系;第三个关键词是现代化,即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现现代化属性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就是要沿着适合我国自身发展的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正确认识制度成就是推动制度科学发展的关键。制度成就通常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制度自身的完善发展状况,二是制度绩效,即制度产生的实际效果。在这两个方面中,制度绩效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长足发展。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主法治建设的一系列新成就、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加强、生态文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党的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等等。制度自身的建构与发展极大推动了制度绩效的日益显著。时至今日,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都有了较快发展,备受世界瞩目,中华民族正在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这些辉煌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有力推动着制度的科学发展。

  科学把握制度发展前景是推动制度科学发展的又一重要内容。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既确定了制度建设的目标,也预示了近期制度发展的前景。建设一个更加成熟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关键一步。只有在此基础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获得进一步完善,从而沿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稳步向现代化迈进。

  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党需要以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制度发展的认同感。

  一要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美好前景的信心。这是增进制度认同的重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离不开我们党的有力推动。一方面,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和力量,群众的热情拥护和支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关键动力。另一方面,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直接引领全社会力量推动制度的完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要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是一个伟大的实践进程。这需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信心,以实际行动推动制度现代化。

  二要客观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是增进制度认同的重要立足点和出发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环境。从国际社会来看,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但有的国家依然没有摆脱“冷战思维”,从价值观、制度理念等不同角度加强渗透,力图瓦解我们的制度。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例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一些领域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这些都影响了人们对制度绩效的认识。为此,我们应当秉持积极态度,敢于迎接挑战,采取有效对策,努力提升制度绩效,以取得和其他制度相比更为显著的比较优势。

  三要全面系统地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这是增进制度认同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制度层面面临着一系列难题,需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式,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积极推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着力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旨在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是增进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重要举措,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入、持续发展,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研究”(13AKS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