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桂平:在“一国两制”基础上谱写新的华章
——写在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之际
2014年12月19日 08: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2月19日第682期 作者:叶桂平

  明天是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纪念日。十五年来,落实“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澳门取得了一系列耀眼成绩。澳门在这段时间内是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超过87000美元,位居亚洲乃至世界前列;广大澳门居民真正当家作主,享有了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澳门社会和谐,各阶层民众友好相处,中西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而且不断发扬光大;民生持续改善,建立了世界先进的卫生、社会福利体系,劳动人口接近全民就业的水平;社会文化事业全面进步,“澳门历史城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可以说,澳门这些年来所取得的各种成绩是“一国两制”取得成功的结果。因此,探寻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功之道,也就是要回答“一国两制”为何在澳门获得成功。一是澳门居民普遍具有国家认同感,能够正确理解“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并能做到始终维护“一国”的根本利益,进而在“一国”下,谋求共同发展,从“两制”中得到实惠。二是澳门社会中爱国爱澳人士占据主流,形成了以爱国爱澳人士为主体的“澳人治澳”队伍,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各级司法机关以及各大社会团体都由爱国爱澳者主导,保障了《澳门基本法》的顺利执行。三是澳门在高度自治方针下确立了行政主导的体制,形成了行政、立法、司法三者间各自有效运作又互相制约、互相配合的局面,既监督了政府的权力使用,也保障了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效率。

  当然,在肯定澳门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其面临和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随着“制度红利”的释放,与周边城市相比,澳门的经济竞争力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但与此同时在其他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4》,澳门2013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在全国第十,在构成综合竞争力的8个方面中,澳门在宜居、宜商、知识、信息这四个方面皆未能进入前十,宜居城市竞争力更是由2012年排名第二跌至十强之外。

  上述报告反映出澳门正面临着一些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历史留下的,也有发展前进中遇到的。总体上,可以归结为理念、制度、人才和土地等四个方面。首先,在观念或理念方面,自特区成立以来,政府由原来具有殖民色彩的澳葡政府改变为“澳人治澳”的特区政府,它所服务的对象是澳门全体居民。然而,部分政府公务员仍未适时树立起“以民为本”的原则,服务居民、对居民负责的意识还有待加强。其次,在制度方面,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制度与广大居民期待的理想状态仍有距离,政府运行的实际效果尚未尽如人意。再次,在人才方面,受到人口等因素的制约,澳门自身的人力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迅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劳动力不足及专业人才短缺阻碍其产业多元发展和民生水平的提高,亦限制了澳门向知识型经济的转型。同时,在土地方面,土地资源的不足限制了民生用地和产业发展用地的供应,澳门的居住环境及营商环境因而难以得到改善。

  围绕自身发展所存在的四方面深层次问题,特区政府一直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决策”的施政理念,注重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行之策,将其作为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标之一,多管齐下致力巩固和提升澳门的综合竞争力。

  第一,完善澳门法律法规。多年来,特区政府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类法律法规,推动澳门法律体系现代化、国际化和精细化,强化法治社会的公平正义;落实廉洁奉公、依法行政和社会善治,努力提升公共行政绩效;加快落实专业认证制度的建设,推动社会工作、物业管理、旅游等行业的专业人员认证制度的建立,通过法律保障各行业专业人士的发展空间。

  第二,构建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人才充足是竞争力、软实力强大的一个体现。特区政府已明确要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落实“人才建澳”的战略,将培养经济社会进步所需的本地人才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争取尽快落实人才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精英培养计划”、“专才激励计划”与“应用人才促进计划”,以及构建留澳和人才回流的机制,推动协调与人才培养相关的本地、区域及国际合作等各项重要工作。

  第三,增加土地储备。一段时间以来,澳门特区政府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依法争取特区的水域权,研究继续填海造地的可行性;加快回收闲置土地,重新盘活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生及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充分发掘自身土地的情况下,特区政府还研究以有偿租赁等创新方式,在横琴、南沙、翠亨等地增加发展用地,拓宽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居民优质生活的空间。

  第四,加强区域互补合作力度。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澳门积极构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及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离不开区域合作,为此,特区政府一方面抓紧落实历年签署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补充协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另一方面,则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借助区域合作的平台耐心培育有潜质、具备竞争力的新产业,为澳门居民发掘更为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第五,积极推进多元经济发展。特区政府注重在澳门范围内,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扶持会展、中医药、文化创意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产业;推进路氹城综合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更加有力地推动博企增加其经营中的非博彩元素。同时,特区政府还注重鼓励中小企业对澳门多元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祖国好,澳门好。正当全体国人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之际,我们坚信,国家的发展将为澳门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机遇,“一国两制”的“制度红利”还将持续释放。特区政府也将坚定不移地沿着既定的施政方向,总结并改进过去施政存在的不足,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努力推进澳门的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系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澳门学者同盟理事)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