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潮
2022年04月28日 10:3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4月28日第2397期 作者:王青

  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基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歧,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分别形成了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以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两大阵营。瑞尼尔·格伦德曼、戴维·佩珀、乔纳森·休斯隶属于人类中心主义阵营,泰德·本顿隶属于生态中心主义阵营。他们围绕生态问题的界定与生态危机的成因、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的关系、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未来绿色社会的政治构想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展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学术旨趣,也为当今各国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一定理论借鉴。

  第一,生态问题的界定与生态危机的成因。生态问题主要指生态环境问题。各种原因引发的生态失衡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严重失调,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于价值观立场的对立,分别对生态问题的界定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生态危机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本顿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将资源的消耗和人口的增长看作最紧迫的生态问题。格伦德曼则从一种更加广泛的思路把其归结为更加普遍的范畴,即污染、能源消耗和人口增长三类。休斯提出定义生态问题的两个核心问题:在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哪些可视为生态问题?导致这些现象被视为生态问题的价值观念或道德准则是什么?由此区分出强调人类自身道德价值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强调非人类自然道德价值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不同视角。

  生态问题的定义和解释将直接决定生态问题的解决方式。本顿以自然主义理论为基础,从人们的思想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维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进行诊断,认为根深蒂固的支配自然观念和内含资本逻辑与自然逻辑对抗性的工业主义意识形态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格伦德曼则把来自经济和社会学不同学科的解释整合在一起,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原因,即人类行为的非意向性结果、技术、经济增长、成本外在化、导致集体不合理性的个体合理性。他反复强调不能仅用单一的原因来解读生态问题,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的多样性也导致了解决路径的多样性。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的关系问题是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议题之一,也是构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出发点。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决定着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来分析解决生态危机的有效性。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全方位的生态批判,不仅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反生态性,而且质疑了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和正义性,把生态危机视作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重要特征。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生态问题的解决是否仍然能发挥作用,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是否具有相关性?以本顿为代表的生态中心主义阵营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着生态学的理论空场,只有通过建构一种具有生态维度的历史唯物主义,区分马克思劳动过程中的生产改造型劳动过程和生态调节型劳动过程,重申生态调节型劳动过程对于构建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重要性,才能更充分发挥其分析和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性。以格伦德曼为代表的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阵营提出重返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根据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异化、人与自然新陈代谢的路径分析,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意蕴,确立马克思主义和生态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倡导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内分析生态问题,肯定了马克思的思想能够为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深刻的洞见,并为马克思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积极辩护。

  第三,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支配自然”还是“适应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关系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人是自然的有机身体,人与自然之间具有辩证统一性。人类对待自然应该是征服掠夺还是实现和谐共生,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前景。如何正确处理人类能动性与自然极限之间的关系,重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必须直面的问题。

  以本顿为代表的生态中心主义阵营认为,能否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取决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究竟是以粗暴的方式对待自然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敌对,还是以友善的方式对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们倡导对劳动生产过程的背景条件与生态调节型劳动过程持续关注,对劳动过程中相对的或绝对的非操控性条件或要素给予明确的理论确认,由此实现由“适应自然”到“支配自然”的转变。

  以格伦德曼为代表的人类中心主义阵营深入分析了马克思的自然观,对“支配自然”的观念进行解读,赋予“支配自然”以积极的含义。在他们看来,生态问题并不是由“支配自然”的观念引起的,而是由于没有正确地“支配自然”或者自然支配的不合理性,即支配方式的不恰当性引起的。也就是说,支配不是引起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而是解决生态危机的起点,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恰恰证明了支配的缺乏。“支配自然”的真正含义应该是通过对自然的支配来增强人类的力量,给人类带来实际的利益。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理性理解“支配”,合理地占有自然、能动地控制自然、友善地对待自然,才能真正实现对自然的支配。

  第四,未来绿色社会的政治构想: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自治主义。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直面全球性环境问题,剖析生态危机的成因,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生态批判,寻求摆脱生态危机的途径的目的在于最终实现绿色社会的理想愿景。这一愿景的达成需要通过生态革命来破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消解传统社会主义中存在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本顿基于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依据生态优先性、生态整体性和生物圈平等性的理论原则,将自然的价值尺度与社会主义相结合,通过生态样板社区的示范作用和个人观念的变革,以温和的“形象预示法”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在个体基础上建立了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原生态自然范型——生态自治主义。

  佩珀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以全人类的解放为战略目标,以社会的平等和正义为价值诉求,通过彻底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改变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方式,改变资本主义的技术统治方式,最终通达一个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有效实施民主管理、充分体现生态原则的生态社会主义。

  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前提,深刻剖析了现代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详细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应对生态学的挑战,积极构建以实现红绿政治联盟为目标的生态政治学,全面展示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对决,呈现了独具特色的理论特征。对此,我们仍然需要理性地审视。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研究”(20KBS05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