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革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2019年11月28日 09: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28日总第1825期 作者:岳修峰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创造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文化承载着革命历史、积淀革命精神、鼓舞革命斗志、凝聚革命力量,指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引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革命文化都发挥着引领和激励作用,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革命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革命文化的内涵与精神特质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实践的文化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中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激发和鼓舞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奋力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它贯穿于革命实践的各个阶段,成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撑。革命文化赋予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实践性和斗争性内涵,使共产党人、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具有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坚强意志和精神品格。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有了自己的精神旗帜,中国革命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并不断走向胜利,不仅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同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女排精神、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中国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鲜活力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大无畏的光荣奋斗历程,而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精神特质。一是革命性。革命文化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孕育和产生的,自始至终都贯彻着“革命”这一主线。二是民族性。革命文化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且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体现着鲜明的中国风格,打上了鲜明的民族烙印。三是时代性。革命文化产生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对党忠诚、勇于斗争、不怕牺牲、敢于胜利是这一时代的价值主题。

  革命文化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历史一再证明,只有从革命文化中重温历史、感悟初心、接受洗礼,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首先,革命文化是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思想武器。在漫长的中国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坚定执着、不怕牺牲、视死如归、不惧艰险、勇于担当、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正是在革命精神的感染和激励下,革命力量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其次,革命文化是激发人民群众砥砺奋进的精神动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无数次反对外来侵略、封建压迫和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但是都没有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究其原因,就是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和科学思想的武装,有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的鼓舞和激励。再次,革命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文化交流更加广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融合、激荡碰撞,东西文明冲突愈演愈烈。继承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能够积极应对外来文化的挑战,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后,革命文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革命文化依然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资源。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合力同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个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将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面临许多风险挑战,战胜这些困难、迎接这些挑战、排除这些风险,关键就是要永葆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弘扬革命文化 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必须培育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首先,要弘扬革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加强革命文化理论研究。要结合党的历史深入研究革命文化的渊源、地位、内容、价值等,丰富革命文化的内涵;要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挖掘革命文化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契合度和融合点,激发革命文化的活力;要把革命文化研究渗透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时代风采的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融进去、强起来。其次,要以革命文化宣传教育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撑。树立文化自信就要充分利用网络、影视、报刊、手机等媒体,加大革命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公益广告、旅游推介、节庆活动等,扩大革命文化的宣介范围,提升革命文化的影响力。再次,要以革命文化资源开发夯实文化自信根基。要着力开发革命文化旅游资源,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和党性修养教育,通过实物、文物、照片、音频、视频、讲解、体验等,构筑真实的历史场景,营造情境交融的氛围,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要把弘扬革命文化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革命文化的公共服务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自媒体不断涌现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革命文化的培育和弘扬只有融入现代元素,才能富有时代感、鲜活力和实效性。面对现代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革命文化建设要突出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多维度、多渠道、全方位展示革命历史传统,增强革命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尽可能利用传统和现代传播手段,挖掘传播新动能,使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快捷、快乐地享受革命文化的滋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革命文化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研究”(18JD71009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