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反思苏联哲学开启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2018年11月29日 09: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1月29日总第1585期 作者:张静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经历了苏联时期和当代俄罗斯时期两个发展阶段,它们是既相区别又不可分割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后者构成了对前者的反思,也正是在后者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俄罗斯重新焕发了生机。其中,奥伊则尔曼(Ойзерман Теодор Ильич,1914—2017)的哲学思想正体现了这种反思精神。

  对苏联哲学的反思

  马克思、恩格斯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散见于他们从早期到晚期的各种著作、文章和书信中。苏联哲学家在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思想系统化、理论化的同时,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化。但是,苏联哲学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只是苏联时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内容而构建的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其社会发展的哲学。

  奥伊则尔曼反对苏联哲学割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对苏联哲学错误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在他看来,辩证唯物主义的对象不是无所不包的辩证法规律,而是普遍的辩证过程,这一过程的内容构成自然界、社会和认识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列宁的物质定义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有感觉论的倾向,另一方面又排除感性知觉;一方面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又不能解释人的精神的物化和实现。奥伊则尔曼在剔除苏联哲学对辩证唯物主义束缚的同时,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还有待发展,强调通过思考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成就和历史经验,建立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苏联哲学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在奥伊则尔曼看来,这种理解不仅将二者割裂开来,而且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作两个“主义”,实际上,它们是同一个“主义”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既具有辩证性,又具有历史性。奥伊则尔曼研究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和理论,认为社会生产理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统一,生产力学说的最重要内容是研究科学和精神生产在生产劳动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新产品和新的物质生产部门在创造过程中的作用。他反对苏联哲学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普遍规律的科学,因为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编辑部的信》中,明确反对把历史唯物主义变成一般普遍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因此,奥伊则尔曼强调,“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只是具体研究历史过程的方法,它要求分析每个历史阶段和每个国家,考虑它们的特殊性。”

  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方式的反思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是科学理论,是意识形态,还是乌托邦?或者是三者兼而有之?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西方思想家的关注。雷蒙·阿隆说,“马克思主义本身包含有空论主义的可能性”,伊格尔顿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对于理想未来的美好憧憬,而是解决那些会阻碍这种理想实现的现实矛盾”。

  在奥伊则尔曼看来,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扬弃。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虽然没有详细描述,但是提出了一些设想,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乌托邦主义的扬弃是尚未结束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既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同时又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理论,但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简化为意识形态。为了完整地研究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应当区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与意识形态结论。苏联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条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干扰和破坏,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隐性“侵蚀”,它表面上极力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结论,实际上不考虑具体的历史条件,不考虑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不考虑各国特殊的历史形式,错误地把马克思主义绝对化。

  奥伊则尔曼是第一个为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辩护的俄罗斯哲学家。他一方面详细阐述了伯恩施坦主义的前史,将修正主义追溯到德国的讲坛社会主义、英国的费边社、俄国的合法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深入研究了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和社会政治理论的丰富和补充,但是他反对伯恩施坦对辩证法的批判,反对伯恩施坦把历史唯物主义等同于决定论。他主张科学地理解“修正主义”现象,批判地分析伯恩施坦的前辈们和后辈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对马克思主义修正的历史必然性。但是,“修正”不是抛弃马克思主义,更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而是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思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与他们的哲学思想一样,也是散见于他们的著作中。奥伊则尔曼揭示了苏联时期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错误理解,提出应当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平变革和社会所有制。他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对股份制、普选权、工人政党合法地位的研究,认为社会主义和平变革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主要方式。他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提出应当区分无产阶级政治统治和无产阶级专政,反对把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相对立。他提出社会所有制和个人所有制是现实的统一,个人所有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在不同程度上支配的个人财产,而是作为共同所有制一部分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

  奥伊则尔曼对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痛心疾首,他批评了苏联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苏联共产党的盲目自大等,分析了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失败的原因。他虽然承认苏联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的完全体现,但是坚决反对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性质。奥伊则尔曼是苏联社会的亲历者,他参加过苏联红军,参加过卫国战争,经历过苏联最辉煌的时期,也经历了苏联解体的混乱时期,他坚信社会主义是实现马克思恩格斯理想的必由之路。

  对反思精神的反思

  奥伊则尔曼的反思精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罗斯的研究,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反思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反映了老一代苏联哲学家在苏联解体之后的心路历程。第一,此学派站在21世纪的高度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排除了苏联意识形态的干扰。第二,其学说结束了俄罗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两个极端:要么教条地重复和崇拜这一学说经典作家的任何观点,要么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指责它是错误的和非科学的。第三,这种反思精神在于力图客观地评价马克思、恩格斯及其战友和后继者们的思想,客观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矛盾,特别是比较地分析这一学说及其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第四,奥伊则尔曼是俄罗斯第一个严格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修正史的学者,他阐述了修正主义的历史,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开启了俄罗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以奥伊则尔曼为代表的老一代苏联哲学家在苏联解体后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最强冲突,他们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又要面对苏联实践的失败,他们以亲历者的身份对苏联马克思主义进行哲学反思,对苏联社会主义实践进行理论追问。他们的反思精神发轫于自我的反省和批判,在生命的最后二三十年发出时代之问和实践之思,给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思想遗产,我们必需对此加以批判地审视。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项目“孙中山与列宁的关系及其对中国道路的影响研究”(GD17CMK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