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延莉:汲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2018年07月26日 08: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26日第1501期 作者:曹延莉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勇担民族复兴的历史大任。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进入新时代,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将实现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因此,我们读原著、学原文,关键在于领悟其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关键,也是揭示资本主义现实矛盾、批判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

  结合“两个决不会”理解“两个必然”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曾作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经典论断,即通常所说的“两个必然”。“两个必然”以简短有力的表述阐明了一个基本原理,即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两个必然”并不是独断式的结论,而是从唯物史观的视野观察、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得出的结论。

  然而,《共产党宣言》发表已有170年,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而且还取得了新发展。“两个必然”并没有变为现实,这是许多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常用的论据。我们如果认真研究会发现,“过时论”其实只是停留在结论的话语层面,并没有深入理解这一论断。理解这一论断需要揭示其由来,即做出该论断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和所揭示的规律是什么。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这一经济社会形态发现,这种生产关系本身是许多次经济变革和一系列陈旧的社会生产形态灭亡的产物,而且是“最后一种对抗形式”。由于资本主义本身存在的内在矛盾,它虽然可以不断发展生产力,但依然无法克服内在的局限。“几十年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资本主义必然推动自身走向瓦解、灭亡,被新的更高形式的生产关系所取代。

  “两个必然”的重点在于揭示唯物史观之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规律既不能人为消灭,也不能用法令加以取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要真正领会“两个必然”的真理力量,还须参照作为其升级版的“两个决不会”论断。

  马克思在亲身经历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失败后,便以更加慎重的态度观察和把握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马克思指出,在资产阶级的生产力正在以所能达到的速度不断发展的时候,“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新的革命“只有在现代生产力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互相矛盾的时候”才有可能,而且“新的革命正如新的危机一样肯定会来临”。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都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只是后者更为谨慎。两者的区别在于表达的角度不同,前者是从正面、决定性的视角讲的;后者则从反面、制约性的视角来表述。从唯物史观的视野看,资本主义“这种关系既不是一切历史时期所共有的社会关系,也不是自然上的关系,而是以往历史发展的结果”,它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走向终结。

  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其基本矛盾

  在当代,资本主义确实并没有迅速走向衰亡,而是由自由竞争阶段经过国家垄断阶段,进入了金融资本垄断阶段。当代资本主义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比如,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国家与垄断资本结合使生产关系有所调整,上层建筑通过调整而有所改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阶层结构深刻变动,等等。但是联系实际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变化的只是现象,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例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还在于(房地产)生产相对过剩。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表明,美国发展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依然是少数人,是那些占人口1%的华尔街金融精英们。

  正如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的,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平等程度已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常态,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加剧了财富不平等现象,且呈现继续恶化的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转向国际金融资本垄断,其绝对贫困已经有所缓解,但相对贫困反而加剧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这些事实表明,资本的贪婪本性、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的社会化这一基本矛盾并没有发生改变。

  资本扩张、科技革命、政治文明、自我调节是资本主义不断取得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遭遇多次经济危机而没灭亡,与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进行制度性改革有直接关系。而这也恰恰证明了“两个决不会”论断的真理性——资本主义这种生产关系如果通过自我调整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是决不会灭亡的。但是,它进行自我调节的底线即最后限度,就是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资本主义如果不能改变其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也就不能最终改变其命运。因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

  当今,资本扩张的逻辑正在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日益显示出其所具有的力量。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将其内部的矛盾向第三世界乃至全世界转移。一段时间内,这会缓解资本主义的危机。但正如马克思所说,“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方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方法”。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未证伪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趋势的原理,反而验证了其真理性。我们看到,资本主义在自身矛盾的推动下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否定、自我扬弃的过程。自我否定、自我扬弃的过程,正是新的社会结构的物质存在条件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进一步成熟的过程,是它开始向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过渡的过程。只是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现存的生产关系”还没有与“物质生产力”矛盾发展到“社会革命的时代”就要到来的程度,其还有发展潜力和生命力。应当洞悉资本主义的现实弊端,更应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旧社会的替代过程肯定要比马克思、恩格斯所预想的要复杂、曲折、长期得多,但是新社会替代旧社会的历史大趋势不会改变。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仍然是指引世界方向的明灯,原因就在于没有人能举出可靠的事实推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诸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创造社会历史,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的把握、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揭示、对人民在社会发展之作用的肯定,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根本所在。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以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哲学部、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