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形:马克思依然在场
——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2018年03月29日 07: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29日第1421期 作者:李形

  今年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这部文献不仅是世界上最富影响力的政治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观最为简洁睿智的表述。伴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本小册子似乎已经不如起初问世时那么吸引人,但是,这并不能遮蔽其所蕴含的真理。尤其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这本小册子在欧洲乃至全球又时髦起来了。现在重读这个古董般的小册子,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部文献依旧可以穿越时空,在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时仍能使我们从中受益、得到启迪。《共产党宣言》在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当代的发展也具有超越时空的远见卓识。同时,对于当今时代发生的全球性事件,重读它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分析思路和洞察性的阐释角度。

  《共产党宣言》与当今的全球化

  从任何角度而言,《共产党宣言》对今天资本的发展和全球性扩张预言的正确性甚至比在1848年它问世时更为显著。当今全球化已显示出,“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真正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普遍体系。其普遍性的核心在于当今世界每一个经济体几乎都要按照资本的逻辑——积累、商品化、最大限度利润、自由竞争和市场化来运作。我们目前正处于最贴切地回归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学说的历史性时刻”。《共产党宣言》精准地预测到了历史转向世界历史,并客观地揭示了世界历史到来之后的全球化问题。“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以至于连精神的生产都变成世界性的,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

  资本主义发展的每一阶段都紧密伴随着持续的创新和科技的应用:蒸汽机使国家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电气化和内燃机推动了帝国资本主义的海外扩张;计算机互联网和原子能促成了目前我们所亲身经历的全球化。正是其新的商品和技术的生产与再生产,使得资本主义地理版图的扩张成为可能。早在17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工业时代,预言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及其效应问题:“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需要不断开拓市场,驱使资本走向全球各地,甚至要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一个世界。

  从《共产党宣言》到回归马克思

  今天,我们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实则就是要“回归马克思”,回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所作出的精准定位和基本判断上来。马克思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和批判。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了现代世界社会主义的运动实践和尝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只是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是提供了实现社会主义的蓝图或规划。他并未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以及将来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如何运作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建议。在马克思之后的世界历史中,“社会主义”是作为一种社会变革的推动力,发展策略或者调节机制,而非一定是政治和经济体制而被诸多国家所采用,这其中包括西方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马克思之后的历史演进中,马克思当初构建的社会主义“蓝图”不仅深刻影响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治,而且影响了西方工业社会整整一代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马克思主义已经展示了其巨大影响力,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在资本主义最薄弱的链条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为发展策略,实现了社会的全面变革和发展,为世界上渴望实现民族独立、期望实现社会发展的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被认为是对西方现代意识形态的一个挑战。

  因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历史上并非是过眼烟云,相反,当今世界的发展及趋势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预言的极为相似。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却误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其本质上不过是“经济决定论”。但是翻看《共产党宣言》,我们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1890年,在对马克思唯物史观诸多的分析和讨论中,最大的分歧点也是针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批评。当时恩格斯在写给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对此作了全面的驳斥。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如果有人把这个曲解为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因素,那他就把这个观点转变为一个毫无意义的、抽象和愚蠢的短语。恩格斯进一步强调,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上层建筑的诸多因素也对历史斗争的过程产生影响,很多情况下在决定它们的形式时占有优势。在此基础上,恩格斯本人欢迎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他和马克思的理论作出批判,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他们所未强调的东西“硬加”在他们身上。从这封信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完全意识到了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应有作用。他们向世人传达着他们的重要观点,即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符合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而这一点一直被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所忽略。我想,这就是我们依然需要阅读《共产党宣言》的根本原因。

  《共产党宣言》的超时代性

  目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所导致的经济危机依旧影响着全球的经济发展,一旦我们放松警惕,新一轮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危机必将纷至沓来。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尤其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世界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等的精辟分析。在这个意义上,只要资本主义社会不从制度上变革自身,那么马克思预示资本主义必将走向危机的预言依然有效。著名学者罗伯特·海尔布隆纳对马克思作出这样的评价:“马克思有很好的遗产,当然是结合他的一定天才,开创了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并给世界留下烙印。我们要回归马克思并不是因为他是没有错误的,而是因为他是无法回避的。所有的人沿着马克思开创的科学研究的路径走,就会发现马克思总在他们的前面。他们必须要么同意或反对,要么扩展或抛弃,要么解释或排斥马克思的思想遗产。”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一个时代,即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无情剥削的时代,同时预示了一个新时代,即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实现共产主义的时代。值得期待的是,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共产党宣言》预示的时代而砥砺奋进,并探索出一条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不论这条道路多么艰难和坎坷。

  (作者单位:丹麦奥尔堡大学发展与国际关系中心)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