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增强现实”的世界图景
2020年11月11日 09: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11日第2045期 作者:蒋红雨

  一般而言,现实是指客观事物或事实。在以视觉为中心的情境下,现实是认识问题的聚焦点。人们常言的客观现实,即客观现实是认识的对象。进而,在常识的意义上,人们一般认为自身所处的环境就是现实世界。深度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现实世界是人类寓居于其中的场所,是与人类息息相关、须臾不可分离的生存、发展环境。认识和把握自身的生存环境是人类过有意义生活的基本前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改造世界的手段不断丰富,塑造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出现了由日常现实世界向增强现实世界过渡的趋向,增强现实逐渐获得了世界意义。认识和解析增强现实的内涵、特征和意义,可以使人们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世界观念,深入了解自身的生存处境,更加合理地设计和创新自己的生活样式。

  增强现实的概念生成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是指继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之后,伴随信息化浪潮和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物联网、机器学、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而实现的对现实的新建构。从技术改造现实塑造的新现实境况而言,增强现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发明工具的时代。因为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发明,都会为人类的生活环境带来巨大改变。《智能浪潮:增强时代来临》的作者金(Brett King)将其称为“科技颠覆”。18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以蒸汽机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器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相继到来,技术改变世界的能力获得了指数级别的倍现。特别是20世纪后,出现了数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未来学家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宣称的“技术奇点”。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诞生,能够通过计算机程序创造一个可感的虚拟现实情境。虚拟现实具有如下性质:沉浸性,可以使人的感知觉沉浸于虚拟情境之中;交互性,可以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仿真性,给使用者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究其实质而言,虚拟现实技术是人为制造了一个拟现实情境,通常通过一套特殊设计的头盔将人们的视线与物理世界隔离开来,依靠计算机生成的环境取代了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感知。一般而言,虚拟现实技术依赖于幻觉,往往使人沉浸在另一个时空,以虚拟感受代替对真实时空的感知,让人从所在的真实世界消失。

  一般而言,增强现实指的是真实世界之上的数字化叠加,由计算机图形、文本、视频和音频组成,可以与人们实时互动。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所实现的技术手段相似,但是实现二者的技术目标不同。增强现实不是要制造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世界情境,其目标在于通过技术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感知、认识和理解真实世界。如果说虚拟现实中的存在能够给人“真的在那里”的感觉,那么增强现实中的存在则会给人虚拟内容与物理环境融合的感觉,人们会感觉到虚拟的内容“真正的地存在”于周边的物理世界中,虚拟的内容与周围环境紧密融合在一起。目前,增强现实技术已经由对现实世界的增强式摹写进入创设和制造新的现实的阶段。

  增强现实的技术路径

  增强现实通过技术手段,在增强人的知觉和行动能力、丰富人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手段的基础上,实现对于自然事实的简化、纯化、功能化、操作化、情境化。人类应用现代技术对现实的改造过程,本身也是塑造新的现实的过程。一方面,增强现实通过增强技术改变了现实,使现实具有了被增强的效应;另一方面,现实被增强现实技术重新塑造,已改变了显现的样式,甚至存在的样态,成为一种新的现实形式。增强现实作为一种新的现实状态是在技术的作用下实现的,但是随着增强现实技术的普遍化、日常化,增强现实作为一种实然的世界样态愈发成为人们生存的境遇。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增强现实理解为现实的增强和增强的现实的统一体。

  一般而言,现实的增强是通过数字化叠加技术实现的,主要通过在某种设备上使用相机和软件来凸显和强化图标、图像、声音、位置甚至人物等目标,增强人的感官体验。因为使用了数据库技术,这种数字化叠加的方式可以实现虚拟和真实的融合、人与对象之间的实时互动以及三维注册。目前,这种以增强视觉为目的的数字化叠加技术已经向增强人的触觉、听觉和味觉方面深度拓展,这种拓展使体验者超越了视觉对齐的阈限,并且在视觉对齐与触觉体会、听觉体认、味觉体辨的综合运作下,进一步跨越虚拟和真实的边界,带来更加直观的认知体验。

  增强的现实是增强现实技术达到高阶水平的产物,是对现实的深度增强,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存在于其中的世界环境的整体增强。实现“增强的现实” 的技术被称为“代入”技术。“代入”技术与叠加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目标不是单纯增强对于现实的感知,而是增强用户与现实的互动。通过感觉代入、感官替代,感觉与触觉、听觉、味觉深度关联等方式,“代入”技术一方面能够使用户获得更加身临其境的感觉,另一方面则能够制造出新的体验情境。这种新的体验情境既包括在配备适当传感器情形下,人们可以看到的超出人自然感知的世界(比如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等),也包括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数字技术合成的体验式情境(比如依据情感需求创设的个性化视听情境)。

  增强现实的世界意义

  对于人而言,现实既是其面对和改造的事质领域,也是其生活、寓居的世界境遇。因而,现实不仅是单纯的物理事物的群聚,更是具有价值内禀的人的活动场域。依据人们对现实的不同世界诠释,以及对自身的反思定位,自古至今形成了“人副天数”“人化自然”“此在在世界中”等不同的世界观念。世界观念既是人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理论把握,也是人们应对和改造环境的理论指导。特别是随着人们应用技术手段改造现实能力的不断增强,一些负面效应(如大气、森林等方面环境问题)的加剧,现实的世界意义问题成为人类关注的中心问题。

  要想把握增强现实的世界意义,首先要认识和把握增强现实的世界特征。概而言之,增强现实的世界特征有三个:镜像化、虚拟化和超现实化。首先,增强现实给人们带来的是一个镜像化的世界。对现实的增强是借助于可穿戴设备实现的,其首要目标是借助可穿戴设备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增强镜式视觉感知,因而增强现实具有鲜明的镜像化特征。其次,增强现实可以通过“数字叠加”技术、“代入”技术创造特定体验情境。此种体验情境是被设计和构造的环境,因而具有显而易见的虚拟化特征。最后,增强现实是应用现代技术对已有现实对象、现实环境的再塑造。应用设备助力人的感知系统,已超越了人的自然感知的阈限。因而,如果将人的自然感知阈限所把握的对象世界称为现实世界,那么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所透视和创设的世界就可以称为超现实世界。

  增强现实作为一种新的世界情境已嵌入人的生活世界,并且在人们的观察与行动等行为方式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成新的世界体验。一方面,增强现实为认知和行动提供了更加优越、更加便利的现实环境和现实条件。比如,增强视听设备可以为盲人提供拟真的认知情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防范增强现实为人类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神经技术虽然通过实时监控人的大脑活动帮助人们戒瘾和调整生活习惯,但是也会造成人的创造力或人情味淡化。

  海德格尔曾将现代世界称为图像化的世界,意指随着人成为主体,世界仅成为人改造的对象物,失去了其本身该有的世界意义,这也是现代化带来的负面效应的集中体现。增强现实是人们通过应用高技术创设的现实情境,是人的主体性的进一步凸显,在改造现实为人们的认识、行动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会使人被对象表象性,即增强现实的镜像化、虚拟化所诱惑、引导,使人陷入繁忙境地,无暇深度思考自身与世界的意义和价值,造成人与世界的疏离。因而,在使用增强现实技术塑造和改变现实世界的同时,也要防范增强现实“图像”化的趋向,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打造和谐的世界图景。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专项项目“20世纪西方反对方法思想类型学研究”(18ZXD41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