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分析哲学并非自然主义
2019年03月12日 08: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3月12日第1650期 作者:李菁

  当前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界(特别是欧陆哲学研究界),存在这样一种较为常见的观点:分析哲学都是自然主义的。而类似观点在国外亦不少见。本文将扼要论证这是一种误解。

  “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作为一种哲学史运动,肇始于20世纪早期的英国与欧洲大陆,代表人物或学派包括罗素、摩尔、维特根斯坦、弗雷格和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和柏林学派)等。他们大多主张通过(现代)逻辑对语言或思想实行分析的方式拒斥唯心主义或传统形而上学,后经历日常语言、实用主义、重回哲学史、复兴形而上学、可能世界语义学、心灵哲学、实践哲学以及实验哲学等多重转向,演变为一种贯穿当代哲学所有分支学科——主要分布在英语世界但又正不断渗透回归欧陆、撒播弥漫到全世界的“主流”哲学。因此,分析哲学家族从一开始就完全没有诸成员共有之任何本质可言,有的只是诸成员间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诸“家族相似性”。考虑到整个分析哲学的实际演化历史,为简便计,我们这里将分析哲学理解为,某种非常宽泛意义上的追求某种“清晰”(Clarity)暨“论证”(Argument)的普遍方法论或基本精神。质言之,凡是认同此方法论或基本精神的哲学,我们大概都可以合理称其为“分析的”。

  与“分析哲学”类似,“自然主义”(Naturalism)也是一个非常模糊且充满争议的概念。直观来看,自然主义通常被视作相互密切关联的两个部分:1.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然主义,只承认自然的东西存在,拒斥任何“超自然者”(Super-natural);2.方法论意义上的自然主义,主张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连续性,倡导只能以某种经验的、自然科学的方式来做哲学研究。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主义哲学家包括美国的杜威、蒯恩和塞尔等。在当今世界,很可能大部分(分析)哲学家都承认或不否认自己是“自然主义的”(naturalist)。

  那么,分析哲学是否都为自然主义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应这个问题。

  首先,从事实方面看,的确有一些当代知名分析哲学家公开宣称或论证自己是“非自然主义的”(non-naturalistic)甚至“反自然主义的”(anti-naturalistic)。劳特里奇于2006年出版的论文集《没有自然主义的分析哲学》即可印证此点。该书作者阵容包括普兰丁格(Alvin Plantinga)、因瓦根(Peter van Inwagen)和奥迪(Robert Audi)等多位当代分析哲学家。他们的论文分别从当代哲学的主要次级学科,即知识论、本体论、宗教哲学、心灵哲学和实践哲学等视角出发,对分析哲学的自然主义化作出了不同的批判性回应,并且论证了从事没有自然主义化之卓越分析哲学的可能性。这种没有自然主义化的卓越分析哲学将对超验的上帝、非物理的心灵与意志的自由选择保持开放,也即对本体论、知识论和实践的“奇异性”(Novelty)保持开放。非自然主义的分析哲学与自然主义的分析哲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亦将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和调校(分析)哲学与(自然)科学之微妙关系。

  其次,从学理方面看,分析哲学与自然主义亦没有任何必然的或内在的联系。第一,分析哲学作为某种追求清晰暨论证的哲学方法论,在本体论上是中立的,未对何物存在有过明确的承诺或偏好。分析哲学既不承诺超自然的上帝,也不偏好纯自然的实在。换言之,分析哲学既可用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也可用来论证上帝的不存在。第二,分析哲学作为某种追求清晰暨论证的哲学方法论,在方法论上也是中立的,既不偏袒自然主义的方法论,也不包庇非自然主义或者反自然主义的方法论。换言之,分析哲学家可以重视或利用一切自然科学的方法,也可以认为自然科学方法不是唯一可行的方法。此外,(分析)哲学还可以或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综上所述,并非所有的分析哲学都是自然主义的,因为自然主义与分析哲学实无本质关联。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哲学系)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