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巍 宋蓓:在音乐中修复“碎镜”
2017年05月23日 08: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5月23日第1212期 作者:陈巍 宋蓓

  自闭症(autism)最早由美国儿童精神医学之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精神病学教授Leo Kanner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作为病因未明的神经发育疾病,自闭症的主要症状为在各种场合出现持久的社会沟通和交往障碍(涉及社会情感互动缺陷、非语言行为交流缺陷、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伴随狭隘的兴趣、刻板的重复行为或活动模式(涉及刻板或重复躯体运动、高度受限的固定兴趣、感觉输入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DSM-V)。基于病情的严重程度,自闭症患者在眼神交流、面部表情、社会兴趣、同伴关系以及社交或情感互动等方面呈现不同的状态。这些异常的状态与个体的模仿、心智理论、共情等社会认知能力的缺损有关。当前,在美国,500个儿童中至少有一个被这种直到20世纪中期才被命名的精神障碍所困扰。

  1992年,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神经科学家Di Pellegrino等利用单细胞记录技术在豚尾猴的前运动区皮层(F5区)首次发现了一些具有特殊属性的视觉运动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不仅会在豚尾猴执行目标导向(比如抓起一个苹果,把它送到嘴里的过程)中被激活;也同样会在猴子处于完全静止的状态下,观察其他个体做上述动作时被激活。基于镜像神经元的发现,碎镜理论(BMT)从社会认知的直觉成分受损出发解释了自闭症症状机制。作为人类镜像神经元系统(MNS)研究在自闭症领域中的推进与拓展,BMT提出了一整套关于MNS功能(社会认知的直觉成分)异常而导致自闭症症状的理论体系。

  对镜像神经元功能的考察引发了其起源的追问。联想学习学说(associative learning theory)认为镜像神经元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运动神经元在联想学习后转化而成的。联想学习指的是当两件事在时间上前后相邻,在发生上可以相互推断时,大脑就会尝试将两件事相互关联,最著名的联想学习事例就是Pavlov的条件反射现象。在心理学层面上,联想学习的结果是两件事在大脑中的表征被紧紧联系,而在神经生物学层面上,则意味着负责两件事的神经元群体间的突触增多或被加强。联想学习理论认为,动作的感知—运动经历(sensorimotor experience)符合联想学习的条件,即在时间上相互紧接,在发生上相互推断。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执行动作,特别是执行视觉引导的动作时,也会同时感知该动作的视觉信息。由于前者是后者发生的直接原因,所以大脑中该动作的运动表征就通过联想学习与该动作的感知表征紧紧相连。经过大量类似的感知—运动经历,原先各自独立的运动表征和感知表征就结合在一起,最终转化成编码该动作的镜像神经元。因此,如果说自闭症患者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出现了功能障碍,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感觉运动学习培训来重新修复受损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呢?基于碎镜理论,一种结合音乐表演的干预理念被开发出来用以治疗自闭症患者的社会认知缺陷。

  一方面,来自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显示,音乐是一种独特的、多通道的刺激。音乐并非仅仅被知觉为听觉信号,而是被知觉为一种意向性表达(intentional expressive)的运动动作。例如,我们和着音乐的节奏舞蹈,我们扭摆身体来演奏乐器,我们利用口腔、声带、咽喉等器官来歌唱。最近大量脑成像研究表明,特定的音乐学习经历或专业知识可以调节前额叶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活动。例如,吉他演奏者在观察他人演奏吉他时,镜像系统活动也显著大于非吉他演奏者。并且,这种观察与执行动作之间的匹配,还会进一步产生感同身受的情绪体验。

  另一方面,一系列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非常喜欢学习与创作音乐的过程。倾听音乐可以唤起这些个体的强烈情感,而他们在处理情感上都存在很大的困难。这种对音乐与音乐创作的积极回应也许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与他人进行互动,从而诱导他们参与到那些可以促进其社会性技能、语言技能与运动技能习得的活动中去。例如,Buday等的研究显示,基于音乐的活动有助于促进自闭症儿童使用符号语言以及其他非言语的交流方法。此外,将旋律与节奏型和视觉线索结合起来的言语指导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记住治疗师所教授的词汇。同时,通过音乐学习可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联合注意行为以及非言语的社会交流技能。

  近期,作为“旋律吟唱疗法”(MIT)的形式之一,“听觉—运动映射训练”(AMMT)被用以治疗自闭症。在听觉—运动映射训练中有三个重要成分:唱歌、模仿与运动活动。首先,与说话相比,唱歌会更加显著地激活双侧的额—颞神经回路,而该回路恰恰包含了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某些脑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旋律吟唱疗法的改进形式可以通过激活左半球受损的失语症患者的右半球中的额—颞神经回路从而产生表达性语言。其次,旋律吟唱疗法中的运动过程(例如用手敲击或弹奏乐器)会激活控制口面部与发音活动的感觉运动网络。因此,旋律吟唱疗法中激活的脑区与镜像神经系统之间的重合可能会促进那种对有意义言语交流至关重要的听觉—运动映射。再次,考虑到镜像神经元与模仿之间的紧密关系,旋律吟唱疗法已将模仿吸收为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旋律音调治疗的作用机制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直接转变到运动计划的模仿元素,从而驱使参与到音乐和语言的感知与产生的大脑区域之间产生一种强烈的募集和共同激活。总之,一系列行为研究发现,在经历重复的模仿之后,自闭症儿童会减少运动活动的时间,并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社会性互动中。当然,当前BMT仍面临诸多的争议,以此为基础开发的音乐治疗实践及其疗效还需要接受更多实验室证据的检验。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自闭症儿童碎镜理论的验证与教育应用研究”(2015SCG14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社会行为与发展科学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哈尔滨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