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达淮等:面向“中国问题”的水文化研究与教育
2017年03月07日 08: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3月7日第1161期 作者:余达淮 刘沛妤

  对与水相关的文化现象的研究古已有之,近年来,相关教育也取得了较快发展。水文化研究的已有成果涉及水事、水政、水利的发展历史和彼此关系的研究,水文化与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的研究,水利事业的共同价值观念等。这些研究注重面向具体的“中国问题”,形成了两条研究和教育理路:一是“中国问题”中的水文化研究与教育,即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运用文化学思维方式,揭示中国发展面临的水文化向度,指引中国水文化发展方向。二是水文化研究与教育中的“中国问题”,即运用文化学研究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成果,揭示中国水问题的文化成因,并探寻具体解决路径。

  这两条研究进路主要在水环境的文化价值、水工程的文化内涵、中华水文化中的哲学、文学和美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第一,水环境的变迁对水文化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然而,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人们往往更加关注水的自然属性,忽视了它的文化属性。水作为一种媒介、载体,与人类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相结合而产生水文化,对解决当前中国水环境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二,水文化是水工程设计的重要因素,水利工程景观设计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民族文化和水利事业发展的展示与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水文化与其物质载体的关系进行分析,挖掘水文化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可将文化底蕴融入水利工程景观设计之中。第三,阐述中华水文化之中的哲学、文学和美学思想,从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中窥知水对城市发展的战略重要性;从文化的高度讲述水的价值,通过古今中外描写水的诗文,从历史、社会生活角度看“水之用”,展示美学风格的水,分析水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治水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其中,第一方面与第二方面侧重于水文化研究与教育中的“中国问题”,第三方面侧重于“中国问题”意义上的水文化的研究与教育。

  水文化建设亟须培养一批具备较高水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首先,以“一带一路”为指引,积极开展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突出水资源的价值和紧迫性。“中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研究”,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综合考虑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对我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涉及相关利益者的博弈进行分析;“保障经济、生态和国家安全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研究”,以制度循环理论为依托,沿着“制度现实思考—制度需求—制度供给—制度实践”的逻辑,分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法的技术可靠性,并给出具有向周边国家推广的对策建议;“移民工程的跨学科研究”,以水库移民、生态移民、避灾移民、扶贫移民和气候移民等问题为具体研究对象,归纳不同类型移民工程的一般性规律,构建移民工程学科理论与方法,为国家移民工程等社会问题提供中国模式的决策依据,为水利生态与社会管理提供重要支撑;“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建设研究”,在分析该流域滩险特性及整治思路的基础上,阐明国际河流跨境洪灾防治的合作特征及演进趋势,探索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多主体合作机制和法律途径。

  其次,及时将研究内容纳入水文化教材,激发水文化教育创新活力。课堂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水文化研究的国际视野、战略构想及时传递给学生,形成一种担负国家水资源利用与开发责任、传递人类精神文化遗产的氛围;将上述国家重大社科成果的研究内容直接写入“水文化教育系列丛书”中,让学生从水文化的当代发展去理解其历史及创新。同时通过一些书籍,如《水资源管理与水价制度》,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管理与水价的基本理论及实践,包括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形势、水资源管理模式及手段、水资源需求管理、水价与水资源管理的关系等;如《中国水资源公共政策形成机制研究》,则让学生了解水资源问题是社会公共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当今世界面临的水资源危机实质是水资源公共政策危机,政府制定的水资源公共政策合理与否直接决定其执行与效果评估。当代水文化研究与中国的水利实践及其理念密不可分,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对于世界水文化发展的贡献。

  放眼国内目前的水文化教学与研究,虽然一些学者已经开始注意到国外的水文化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这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非常有限,相关工作目前还处在萌芽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未能及时将中国水文化精华介绍到国外。当代西方学者非常重视的以水为本、尊重水生态系统及人水和谐等水文化思想都可以在中国传统水文化宝库中找到,有的主题还得到了较为系统深刻的阐释,这些成果有些已经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当代水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中重新焕发生机,必将对提升中华水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二是未能及时将国外优秀水文化精华介绍到中国。西方学者在水文化实证研究层面成果显著,在人类基本水权利、水冲突与水外交、瓶装水贸易和全球气候变暖对淡水资源的影响等主题方面,西方学者较早地系统研究了相关问题,这些重要成果和研究经验值得借鉴。另外,水文化研究当前还存在一些尚未涉及的领域,如水利及灌溉设施的设计规划史、水灾害史的研究、国际河流的文化开发研究等。

  以水为本、尊重水生态系统及人水和谐等水文化思想是当前水文化研究与教育的重要指南。青年人了解水文化,不仅需要水文化进课堂,还要整合与此相关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相关教育,构建起水文化传承和创新机制,形成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文化自觉。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