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晓英:反思能力的测度与培育
2017年02月21日 08: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2月21日第1151期 作者:甄晓英

  冯友兰先生认为“锻炼、发展人的理论思维的能力”是哲学的作用之一。哲学真能提升人的思维能力吗?

  常人的反思能力很有限

  直言条件句实验:有四张卡片,每张卡片一面是英文字母(表示元音或辅音),另一面是阿拉伯数字(表示偶数或奇数)。被试看到下面的四张卡片(但他们看不到卡片的另一面):

  被试被告知下列条件句:如果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则另一面是偶数。问:哪一张卡片,或哪一些卡片,必须翻开看另一面,才能决定该条件句的真假?

  研究结果显示,被试在类似的实验中表现相当糟糕,只有4%的被试给出了逻辑上正确的选择(即选择A卡和7卡)。只选择A卡的占了22%;同时选择A卡和4卡的占了46%;同时选择A卡、4卡和7卡的,占7%。在《陈述、目标与态度》一书中,康明斯(Robert Cummins)统计了1968—1985年的13个类似的实验,实验结果都相当一致地显示,只有极低比例的被试给出了逻辑上正确的答案。

  在1972—1992年间,14个内容为具体规范的义务条件句的实验显示,42%—96%的被试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而且其中9个实验中有超过70%的被试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这表明:常人在义务条件推理上的表现,远好于在直言条件推理上的表现。此两类实验的不同,究其原因,在于前者激发的是反思能力,后者激发的是直觉能力。

  反思能力不同于直觉能力

  反思能力不同于直接把握的直觉能力。在问题的解答上,直觉是自发的和迅速的,缺乏有意识的思虑,通常只需要一定的注意力;反思则需要做出努力,且需要大量时间,必须得有思维意识参与,而且注意力需高度集中。无论遇到什么新问题,善于反思的人通常会挑战自己的直觉,而不是简单地信赖最初由直觉获得的答案。

  反思能力与直觉能力的区别,可通过做题和识人来予以彰显。在没有计算器时,计算出86348÷13的值,需要一些时间,不仅要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运用计算规则,并且在计算过程中,还需要清醒的反思,以防出现错误。与之相反,辨认出走进报告厅的某个人,只需要基本的直觉能力就好。这种识人过程,通常是瞬间发生的、毫不费力的。

  反思能力是一种高品质的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气质,反思能力越强,理论思维能力就越强。研究表明:与较低反思能力的人相比,有高反思能力的人反应速度更快,工作成效也更高。

  反思能力大小的测量

  既然反思能力越强的人,在遇到问题时,越能够深思熟虑,那么人们反思能力的高低如何测量呢?对此,国外一些学者提出了高明的方案。例如,弗雷德里克(Shane Frederick)在《认知反思与决策》一文中,通过巧妙利用直觉与反思的差别,精心设计出三个问题来测量反思能力的强弱:

  问题1:一个球比一个球拍少1美元,如果二者共花费1.1美元,请问这个球多少钱?_______美分。

  问题2:如果做5个部件,需要5台机器耗时5分钟,那么做100个部件,100台机器要耗时____分钟?

  问题3:有一片睡莲生长在一个湖里,睡莲叶子每天会长大一倍。如果48天睡莲叶子可以覆盖湖面,那么覆盖一半的湖面需要多少时间?_______天。

  被试的得分情况取决于他们对问题回答正确的数量。

  对上述的任何一个问题,每个被试都可以凭直觉说出他们的答案,然而却是错误的。如果想获得正确答案,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例如,对于第一个问题,被试通常会给出10美分这个错误答案,它来自于直觉。在考察被试在空白纸上留下的草稿时会发现,一些被试在获得5美分的正确答案前,10美分经常会被划掉,而且很少有其他的错误答案。这些实验的结果表明,在这3个测试题中,通过直觉所得的10美分、100分钟和24天这3个错误答案,通常会最先涌现在我们大脑中。然而,当被试质疑自己的直觉,对这些问题和直觉答案进行反思时,其反思能力很容易发现这些最先涌现出的直觉答案是错误的。例如,对于第一个问题,任何一个对它有过一定思考的人都会认识到,1美元和10美分之间只差90美分,而不是1美元。一旦规避了这个直觉中的盲点,就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

  哲学教育可有效提升反思能力

  在《哲学气质》一文中,利文古德等人参考弗雷德里克测试反思能力的实验方法,对哲学教育是否有利于提升反思能力,作了大量测试,并收集了4472个测试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有823人报告说,他们接受过一些哲学教育,这些具有哲学教育背景的被试,普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他们的平均测试得分为0.98分,而那些缺乏哲学教育背景的被试的平均测试得分为0.44分。可见,有哲学教育背景的被试的得分是缺乏哲学教育背景的被试得分的2倍多。尤其具有说服力的是,其中158个受过哲学研究生教育的被试,其平均得分为1.32分,3倍于缺乏哲学教育背景的被试的得分。

  有人认为,反思能力的提升是接受通识教育的结果,而非专业哲学教育的功劳。为了探究到底是一般的通识教育还是专业的哲学教育更有利于反思能力的提高,利文古德等人做了进一步实验研究——对教育程度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证明,没有受过哲学教育的被试平均得分确实会低于具有哲学教育背景的被试。在实验中,接受过大专教育的1201名被试,其中学过哲学课的有189人,他们测试平均分0.74分,而其他没有学过哲学的被试,其平均分为0.43分。此外,在那些大专教育程度以上的高级知识分子中,反思测试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

  由上可见,哲学教育的程度与认知反思能力的高低具有正相关性,哲学教育能有效促进反思能力的提升,因此哲学学者、哲学家比普通社会大众更能深思熟虑。这是因为,与普通大众相比,哲学学者、哲学家对直觉获得的答案都会心存质疑,他们对显而易见的表面现象,一般不会轻易地接受,他们更倾向于透过现象反思本质。

  成熟的反思能力是一种深邃的高品质思维能力,能促使人们深思熟虑地认识世界,进而审时度势地改造世界。哲学教育能够促进反思能力的提升,这不仅是理论推测的结论,而且更是实验和实践证明的结果。因此,如果想要夯实人文底蕴,加强人文修养,改善思辨技巧,提升思维成效,在我国各阶段的教育中,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哲学教育。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虚拟现实的实验研究对实验哲学的超越”(15ZDB01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