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长三角地区高校专业集群建设
2021年03月08日 09: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8日第2120期 作者:王中教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世界范围内产业集群发展、城市集群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探索,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对于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再出发和更高层次的合作、实现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树立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典范和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标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第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城市集群、产业集群、创新集群和人才集群的耦合发展。

  对于长三角地区来说,传统的城市群是松散的物理空间上的聚合,是“形聚神散”的各自发展,而一体化发展视域下的城市集群则是通过顶层设计、政策引领、施政实践促进城市群之间从竞争对立到和谐共生、从聚合到融合、从松散到集群,从而实现城市群的有机关联、协调发展和创新共赢。

  传统的产业发展关注的是国家的干预、政府的补贴、自身的效益,随着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和精细化、产业发展的创新化和集聚化,既有的产业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产业集群发展已成为国家竞争力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产业效能优化的重要路径。产业集群就是要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紧密结合、主导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休戚与共。

  国家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并不是割裂的,而是趋于集群、成簇发生、指数增长的。创新集群是特定区域内由高新技术企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组成的创新机构,通过对科技创新的前瞻布局、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有效整合产业链、价值链、知识链实现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的集群化发展、合力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形成集聚经济和知识溢出新格局的区域创新共同体。

  城市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创新驱动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集聚,人才集聚所带来的人才虹吸现象会促进人才集群效应的形成。人才集群所引起的知识溢出效应不仅是影响产业集群、城市集群、创新集群持续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城市集群、产业集群、创新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与升级的主要原动力。

  第二,长三角地区高校的专业集群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内在统一。

  长三角地区高校的专业集群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内在的目的一致性。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已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存、全球环境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核心关切。无论是专业集群发展还是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都是让我们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区域发展的公共利益出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一体化发展共同体。

  长三角地区高校的专业集群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存在人才培养的互融共生。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运用急需大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端人才,“互联网+产业+教育”跨界融合成为教育新生态,人才培养更加注重产教融合、科教融合、通专融合、校地融合。高校的核心使命是人才培养,而衡量人才培养是否合格的关键是市场能不能接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越高,区域一体化发展程度越高;区域一体化发展程度越高,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就越高。

  长三角地区高校的专业集群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通过创新耦合共荣。区域创新集群是简化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抓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支撑,高校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生力军,高校的创新通过原始创新能力的联合提升、科技成果的协同转化、产业创新平台的共建、创新生态环境的共同营造、新型人才的共同培养、新兴交叉学科的设置等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而这些内容正是专业集群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对接市场需求、社会需求、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

  “以城建群”,就是根据当地城市的发展、都市圈一体化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与需求加强高校的专业集群建设。专业集群建设要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立足于城市的发展与繁荣、立足于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引领与超越,这就需要高校专业集群建设既要坚持自身改革的引领性、前瞻性、前沿性,又要坚持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性、共生性、共享性。“以城建群”还包括根据城市间的联动发展、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加强校际的专业集群建设,依托相近区域不同高校的相近专业,在已有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发挥龙头专业的带动作用,相关高校各扬所长,形成专业集群建设的分层、分类,实现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互补发展的新格局。

  “以链建群”,是指根据产业链、产业集群以及“区块链”需求建构专业链并进一步形成由若干专业链构成的专业集群。长三角一体化按照产业集群化发展方向,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围绕新科技、新领域、新前沿着力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正逐步形成世界级制造业集群,新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对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通过交叉、复合、优化传统学科专业打造适应产业发展新需求的专业集群势在必行。区块链技术作为新兴的领域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的专业集群建设要适应区块链技术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通过专业集群建设加强区块链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培育一批区块链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以新建群”,即聚焦创新链的资源整合、技术整合、要素整合,围绕知识创新和创新经济的发展而对专业进行整合集群的模式。“以新建群”就是要求高校与产业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核心基础技术、应用技术,通过多学科融合、跨学科跨领域协作创新,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的协同创新格局,并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研究创新带动多层次、多形式、多样态的立体化创新型、复合型、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以人建群”,既可以是一种围绕新型人才培养、顶尖人才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集群,亦可以是围绕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调整专业布局,形成由专业领军人物、行业顶尖人才、一流师资团队等高端人才领衔发展的特色专业集群。高校的核心使命是人才培养,社会经济发展在变,对人才的需求在变,高校的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建设也必须要变。“以人建群”既可以培养社会所需之才,亦可以实现人才集聚并进一步带动创新集群、产业集群、城市集群的发展。“以人建群”必须从宏观层面加强专业布局、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与城市需求、创新集聚、产业生产的对接机制;从中观层面加强人才资源的双向流动、平台资源的整合共享、学生培养的共育共培;从微观层面加强课程教学、实习实践、学习内容与一线生产、产品升级、服务情境紧密贴合。

  (本文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行业学院建设研究”(17JYB007)、2020年江苏省教育“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校地合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