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月霜:语言学素养是外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
2018年08月02日 08: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8月2日第1506期 作者:宋月霜

  当前在国家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背景下,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体离不开外语能力支撑,“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铺路。高校外语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培养能够服务于国家战略、满足国家需要、具备良好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外语人才。教师学识、素养和视野决定了学生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外语教师的基本角色是语言教师,教学内容是语言本身,可以说语言学素养构成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教师对语言本体以及语言与其他现象之间关系的系统认知,必将有力推动语言教学科学开展。外语教师需具备将语言学理论知识实践化、实践知识理论化的能力。

  语言学素养能强化学习者语言规则意识

  语言规约性体现在各个层级。在语音层面,教师语音学以及音系学素养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盲目发音问题。盲目发音说明学习者没有明确参与的发音器官有哪些,更不清楚发音器官如何配合生成语音。音系环境内部邻近音之间会发生音系过程,产生音系规则,语音在何种条件下需要经历清音化、鼻音化、软腭化、齿音化等都需要教师具备音系学理论并加以阐示。在词汇层面,教师形态学和语义学学科知识积淀能促进学生对词汇项目形式和意义问题的规律性认知。要向学生阐明英语构词单位、构词机制和构词规律。深入讲解派生规则,不仅能加深词汇形式记忆,且能以最有效的方式识解并扩充词汇。词汇概念意义是根本,但判别学生词汇运用掌控能力的最好标准是其对联想意义的把握。以社会意义为例,把握词汇社会意义的目的在于根据场合选择得体语言,这由社会语境中的文体变异体现。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关注词汇使用的社会场合及其满足的社会需要,意识到语言使用中潜在的规约性。在语句层面,具有句法学理论素养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深刻认知句子成分类别及功能、系统把握语言单位的特性即语法范畴、精准分析语言结构体之间的组合方式、熟练操作运用无论是从结构上还是从功能上划分的句子类型。在语篇层面,连贯和衔接是语篇形成的决定因素。教师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知识储备,能够有效指导学习者分析并创建具有逻辑关联(连贯)和意义关联(衔接)的语篇,最终提升语篇话语能力。

  语言学素养能培养学习者语言理据性意识

  语言是认知发展产物,语言面貌充分体现了人类认知对世界经验进行组织并将其概念化和结构化的过程。

  在新词产生、词汇语义发展、语法建构过程中,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隐喻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语义范畴的抽象意义,学生了解词汇语义在网络发展中存在的隐喻机制,便能理解语言发生动因,进而灵活运用语言。例如,学生明确人类基于经验的结构相关性,将情绪与空间上下结构相匹配,产生了“HAPPY IS UP;SAD IS DOWN”方位概念隐喻,自然会变通地表达情绪高涨与低迷。转喻涉及的是处于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的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达,其不仅作用于多义词的语义引申和扩展,而且对形态和句法结构产生影响。兰盖克指出语法本质上是转喻的,语言的形式结构和概念结构之间是转喻关系。在语言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从词法结构以及句法结构等微观层面入手,向学生揭示语言结构背后的转喻思维机制。例如,不具备一定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的外语教师可能根本无从解释为什么在句子“These clothes wash well.”中,动词发生了从及物到不及物的转变。转喻思维机制可以用来解释配价扩展与压缩现象,该句其实存在一个双重转喻,即过程代行为代结果。转喻也可以用来解释间接言语行为中的意义获得问题。间接言语行为其实就是在具体情境中,言语行为场境的一部分被用来转喻地代表整个场境。从词汇、词法、句法再到话语运用,转喻无不发挥作用,不进行转喻认知理据的探寻,很多语言现象难以解释清楚,学生学起外语也就只能依靠死记硬背,费时且低效。

  句法的选择还受制于人类观察和认知事物的方式,语言表达则是意象的再现。视点会影响观察结果,进而影响语言结构样式。视点同时也能够基于指示词的运用呈现。社交指示语能够体现交际双方不同社会地位,展现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空间指示语既用于表达物理距离又体现心理距离。具备认知语言学素养的教师能够在讲解英语虚拟语气时,阐释清楚采用过去时是因为过去时态时间指示语不仅表明与当前的时间跨度,同时体现与现实或事实的落差。语言结构体现着人类感知和认知周围事物和情景的方式,学习者应当了解语言结构背后的认知动机。

  语言学素养能培养学习者语用敏感意识

  话语意义具有动态性,它是句子意义和语境相结合的产物,对于其解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交际身份及关系、交际时间以及交际场合等语境因素。培养语用敏感性,必须引导学生关注认知语境各参数在准确解读发话人话语意图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学会调用、构建语境假设结合句子意义去推导话语意义。外语教师具备相关语用学以及认知语用学基本理论,如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等,能够为学生成功分析推导话语语用含义、理解话语的言外之力提供必要帮助。

  外语教学还须切实增强学习者跨文化语用交际的敏感性,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跨文化语用语言能力的缺失和社交语用能力不足都会造成言外之力的误读。建立跨文化语用语言能力,教师需指导学习者恰当把握语言文化语境,以正确理解和恰当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去表达相应语言功能。要避免跨文化语用语言失误,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言语行为的文化特异性。俞东明指出,同一言语行为在不同文化中使用的范围、频率、表达形式及常用语言策略可能不尽相同,应尽量避免言语行为在理解和实施中的负迁移。社交语用失误是指由于不了解或无视会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价值取向而引起的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失误。何兆熊认为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对语用行为会产生制约力,虽然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及面子理论等语用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处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且持有不同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的人们,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具体方式上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积极引导学习者在跨文化交流中按照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来进行对话。

  语言学素养有助于学习者树立话语共同体意识

  没有目的,交际就没有意义。语言使用既发生在具体的情景语境中,又发生在比情景语境范围更大、内涵更深的文化语境中。语域是语言受到情景语境要素制约而出现的功能变体,语篇其实就是在上述变量作用下完成对语音、词汇、语法的一系列选择。而体裁是文化语境的产物,说明的是社会文化语境下的语篇类型,关注宏观组织模式,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巴赫金甚至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懂体裁,就不会说话。

  无论是基于学习者个体需求还是国家战略需求,高校外语教学都亟待从EGP(基础英语)向ESP(专门用途英语)转型。李宇明指出,应树立外语生活意识,教学应面向外语生活实际。高校进行通用语言教学,既不能解决学习者专业或学科领域内的学术英语语言问题,也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职业话语能力以适应工作需要。外语教育者有义务向学生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他们的学业和职业需求。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首要任务是帮助学习者树立话语共同体意识。斯维尔斯指出,话语共同体是一个由具有共同目标、相互交流机制、特殊文体和专用词汇的成员组成的团体。学习者应明确特定话语共同体所要求的语域和体裁特征,忽视两者之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妨碍交际有效达成。学习者首先要能够精准定位语域,避免语域误用,且能在不同语域之间进行自由转换,同时还需注意到体裁图式结构会因受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体现出文化特异性。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习者不应简单地套用母语文化规范的语步结构,需要考虑目标语言文化讲话做事的特点来创建语篇的体裁结构。在外语教学亟待转型的背景下,学习者话语共同体意识、语域意识、体裁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素养,才能保障教学有针对性地实施和开展,最终全面提升学习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