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松松: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
2018年03月01日 08: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1日第1401期 作者:洪松松

  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以致农村学龄人口急剧下降,从而产生了分布广且网点分散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共有111420所,占农村学校总数的55.7%,占全国小规模学校总数的87.9%,小规模学校正在成为农村教育办学的常态模式。为进一步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应着力提升作为乡村教育“发展极”的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基于我们的调研发现,当前应着重于从战略规划、师资队伍、课程与教学三个方面提供针对性的政策供给。

  形成农村小规模学校质量提升的结构性优势

  结构性弱势是制约农村小规模学校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首先,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广泛分布在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在城乡教育发展链条中处于末端位置,游离于社会主流视野之外,作为一种边缘性的存在,获得的资源支持和发展机会均较为有限,对比城镇学校有着相对剥夺感;其次,农村小规模学校主要满足了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需求,其学生大量是“走不掉”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是教育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农村小规模学校连同其学生,都处于一种结构性的弱势位置当中。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历来秉持的城市本位的教育发展逻辑,造成了城乡教育发展二元结构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薄弱;二是来源于城市生活和发展理念的现代教育发展成果主要惠及城镇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水土不服”难以有效转化和同等享受,构成一种教育发展的现代性困境,即基于定量计算、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等逻辑的现代性教育发展,难以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从农村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当中寻找新的生长点。

  要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质量,必须改变其所处的结构性弱势地位,从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出发,振兴农村社会和教育,形成农村小规模学校质量提升的结构性优势。具体而言,一是重视农村教育,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从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角度安排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各项办学事宜;二是开发和应用基于农村教育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等教育发展成果,形成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支持;三是发展乡村产业,提升乡村经济回报率,振兴乡村经济,以经济发展带动教育发展,并逐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减轻农村家庭父母生活负担,吸引他们回乡就业和创业,让留守儿童不再成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常态化生源。

  建立新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队伍更新机制

  师资质量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重视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然而,教师队伍建设仍是制约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主要短板。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失衡,老教师和年轻教师极端现象突显;二是教师专业培训机会少,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教育观念陈旧;三是师资配备不齐全,一名教师承担多门课程教学任务现象普遍;四是缺乏教研环境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薄弱。究其根源,表现在教师的引入机制和培养机制的缺失。教师引入机制缺失,一方面受制于乡村教师社会地位低,职业吸引力弱;另一方面是农村小规模学校自身难以提供与城镇学校相同的教师岗位待遇和发展承诺,教师引入难。学校教师培养机制缺失,受制于在校生规模“小”,一方面是学校办学经费有限,提供的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另一方面是学校发展不容易产生规模效应,导致效益不高,发展动力不足,学校难以开展教师之间的教学学习交流,也难以从外部寻找资源来培养教师,缺乏行业内的教学交流和良性竞争,教师的职业成长难。

  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队伍更新机制的缺失,使得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犹如一潭“死水”,进出通道堵塞,呈现固态化、静态化的不良状态。因此,需要建立新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队伍更新机制,打通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进出通道。具体策略,一是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发挥农村教师专业知识在农村社区发展中的作用,营造农村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二是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待遇条件,做到与城镇学校基本持平;三是保障办学经费,县域内教育经费适当向农村小规模学校倾斜,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四是提供教师发展机会,农村小规模学校组成联盟,加强学校师资资源整合,并打通城乡教师流动渠道,帮助教师实现职业成长和晋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课程与教学质量

  课程与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内核,而农村小规模学校课程开不全、教师教不好的现象较为突出,这制约着农村小规模学校质量的提升。具体表现为,一是只开设语、数、英等主课,其他课程无法开齐;二是主要采用复式教学法,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工作量大。课程开设不齐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师资配置问题,农村小规模学校虽然教师超编,但是仍然缺乏胜任其他课程的专任教师,即使课程开设完整,多由主课教师兼任教学,且实际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复式教学法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比较经济且高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一名教师在同一地点完成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科目的授课任务。

  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课程与教学质量必须要考虑几种现实情况:一是教师教学胜任力有限;二是短期内难以补充新教师;三是需要低成本且高成效的教学方式。当前“互联网+教育”的教育形式正在不断涌现,教育技术发展迅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设备可以实现跨时空的在线教育,如通过CCTalk平台,实现东部城市学校名师对接西部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将优秀教师“请进”课堂。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课程与教学质量,不仅可以补足未开齐的课程,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符合实际,可以破解师资紧缺的难题。在具体实施上,首先,开展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标准化建设,打造在线学习的平台,提升其教育信息化水平;其次,构建城乡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库,满足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对优质课程与教学的需求,实现城乡学生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再次,提升小规模学校教师、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及其支持下的在线教学、学习的能力和素养;最后,县级有关责任部门统筹安排本县域内城乡学校教育技术设备和课程资源共享库的运行、维护和更新,提供制度保障。

  (本文系2017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青年项目“西部乡村教师激励机制优化与政策供给的实证研究”(CHA170262)和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农村群体视野下的教育发展问题研究——基于X村的调查”(2017TS06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北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