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小龙:推进大学慕课商业模式革新
2017年09月07日 08: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9月7日第1287期 作者:钱小龙

  慕课所秉持的自由、开放和公平理念颠覆了传统的课堂与课程概念,代表着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如同在线零售业迫使传统实体商店零售业走向转型之路一样,面对来自慕课的巨大威胁,传统高等教育机构必须作出积极应对。当然,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与生存不仅取决于其理念的先进性和价值的重要性,也有赖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慕课固然拥有许多传统教育教学形态所缺失的优势,但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其存在的根基是不稳定的,尤其是慕课还不具备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换句话说,慕课的发展必须要有赖于可靠的经费来源,但自由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使其与普通商业机构所追求的营利性相违背,如何在这种矛盾性中寻找突破成为我们思考的重心。

  第一,大学慕课商业模式革新是实施“互联网+”战略的政策引领。

  作为一项由国家主导实施的重大战略行动计划,“互联网+”行动计划是我国加快互联网推广应用的重大举措,对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作为“互联网+”行动计划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互联网+教育”不仅意味着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变革,还意味着“互联网+教育”商业模式的发展创新。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知识传播方式的变革,不少高水平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建立了一系列免费开放的慕课平台,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北京大学的“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等。然而,根据世界三大慕课巨头Udacity、EdX和Coursera有关慕课开发成本的数据统计,慕课的开发成本最少为50000美元/门。面对如此高昂的开发成本,如果缺乏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作为“互联网+教育”重要形态之一的大学慕课项目必须坚决破除“等、靠、要”思想,致力于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与改革发展。

  第二,大学慕课商业模式革新是实现在线教育持续发展的市场需要。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教育研究报告》,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1711亿元,用户规模达2.49亿人,增长率均超过35%。中国在线教育市场的急剧膨胀带来了行业的大整合,一方面使得各细分领域持续深化,另一方面也使本行业面临剧烈的震荡调整,有效商业模式的确定已经成为行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在完成原始用户的积累后,以慕课为代表的各细分领域将开始商业模式的探索,推进社交化、电商化等方面的转型,完成更多O2O模式的链接,从而实现在线教育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将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视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德鲁克所说的商业模式是指定义、传递和获取顾客价值的整个过程,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不再是关于成本和规模的讨论,而是关于重新定义顾客价值的讨论,关注顾客价值与其持有成本。在经济日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商业模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通过推进大学慕课商业模式革新,掌握科学有效的目标群体定位、产品或服务策略,以及盈利方式运用,有助于构建在线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框架,以更加科学和高效的方式繁荣在线教育行业。

  第三,大学慕课商业模式革新是推进高等教育商业化的现实动力。

  在当前高等教育系统高度全球化的情形之下,大学机构对于国内生源的竞争越发激烈,许多国家对于推进高等教育商业化已经有了现实的渴望。在英国,从2010年起,政府通过创立新型公立和私立大学,改变现有大学的资助模式和市场条件来提高竞争力。为了应对这种趋势,大学机构不断采用多元化的科技基础设施和工具来服务于新型教学和商业模型的开发,这些模型以不同形式的开放在线课程呈现在公众面前,其中包括慕课。公众对于慕课的兴趣已经营造了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下,高等教育机构正在重新评估其在线学习系统。人们普遍认为,高等教育的原有模型在教育机构的日常开销和全日制学生的学费支付方面都十分昂贵。不过,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通过贷款计划获得的州补助金改变了原先存在的金融风险,并且使人们保持着对全日制、面对面教育的强烈需求。当然,如果大学机构能够主动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配以更加经济的教育成本和更加低廉的学费,学生们很可能会被吸引到这些负担更轻的选择上来,因而对现存的高等教育模型就会产生可能的威胁。从某种程度上看,对未来发展方向和现存高等教育运作机制可持续性的不确定,是人们对慕课产生较大兴趣的主要原因,也成为推进大学慕课商业模式革新的现实动力。

  第四,开展大学慕课商业模式革新是平衡慕课发展预想与现实的必要途径。

  当各种对于教育投入、教育负担和教育统计的担忧遭遇爆炸式发展的网络技术时,大学机构的领导者们无疑会对慕课的发展预想抱有足够的兴趣。不过,在有关慕课发展的预想与现实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第一,预想是慕课将为学生带来免费学分,传统的学位授予开始分类计价;现实是几乎没有机构完全认可这些学分,基于慕课的学位授予尚处于设想阶段。第二,预想是雇主将拥抱慕课,并将其视为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效工具;现实是除了工程领域非常有限的几个职位之外,很少有学生能通过慕课获得职位。第三,预想是慕课将平衡富裕阶层和贫穷阶层学生教育水平的差距;现实是大部分参与慕课学习的用户已经获得了学位,且主要来自于富裕阶层。第四,预想是明星教师将离开大学,并制作数以百万计的课程在慕课市场出售;现实是几乎没有教师因慕课而离开大学,而慕课的收益尚未超越生产成本。面对慕课这样一个需要投入巨资和耗费大量资源的新事物,大学机构仅仅依靠热情、信心、声誉和宣传已远远不够,只有从商业领域引入一套科学的商业模式,才能实现慕课自身的长远发展。

  第五,开展大学慕课商业模式革新是大学应对策略性挑战的重要手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名为《慕课简介:崩塌、幻想,还是扩展?》(Introduction to MOOCs: Avalanche, Illusion or Augmentation?)的报告中提到,大学机构需要面对更加开放的高等教育市场以应对各种策略性挑战,包括高等教育的全球化与国际化趋势、全球性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终身教育范围与类型的不断扩大、个别化技术与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以及高等教育经济模式变革的迫切性。当许多大学机构正在致力于解决如何在竞争环境下应对这些策略性挑战和机遇时,慕课出现了。根据英国商业、创新及技能部(BIS)的报告,慕课能改变现有的高等教育商业模型、教学方式和国际教育体系。然而,慕课所带来的沉重负担也是有目共睹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启动非营利性的EdX项目共耗费6000万美元的初期投资。正如BIS报告所表明的,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行动来促进慕课的成熟,其中包括:了解慕课的商业运作发展历程、分析有关慕课学分认证和教学创新的实践、探索低成本学位获取的可行性商业模型。不管将来如何,如果从开展更加市场化的行动和吸引更多课程用户的角度来看,大学机构围绕慕课的建设与运用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从技术层面发挥慕课机构的潜能固然重要,但为了保持可持续性发展,从经济层面开展的革新行动更加迫切。

  作为一项新兴教育形态或是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慕课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持续发掘还需要有足够的动力来源,这种动力不仅与技术因素、政策因素有关,还与经济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大学机构而言,重要的是能否依赖外部的合作伙伴和供应商来提供自身并不具备的商业模式元素,或者是能否通过发掘内部的能力来提供完整的商业计划。商业模式革新的核心是充分彰显客户的价值主张,而这主要反映在慕课所提供的课程上。同时,大学机构需要时刻注意的是,与慕课相关的成本非常多样,需要一种科学严谨的模式来对此进行评估,也需要搞清楚采用该模式慕课能否获得收益,不管这些收益是通过直接渠道,还是通过相关渠道,或者通过零成本、市场成本控制、纯粹的慈善主题来实现。大学慕课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改善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可及性,但只有开发出有效的商业模式和相应的实施策略、能力框架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互联网+’战略背景下美国研究型大学慕课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借鉴研究”(17AGL02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梁瑞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