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中的情感视角
2016年12月22日 08: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2月22日第1115期 作者:王平

  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思想文化碰撞和价值观多元的社会中,生活方式的多变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价值观的发展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程度不一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并培育他们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导向,需要转换道德和价值观教育的视角。

  青少年价值观教育面临新挑战

  在越来越开放、信息交流和技术发展越来越便捷、快速的社会背景下,对于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也应跟上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单向地强调道德和价值知识灌输的观念模式,依靠对信息技术的整合来培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当代学校教育的状况虽有好转,但是简单而又极端地关注学生成绩、唯考试分数的教育观念和评价模式依然存在,学校中过于强调竞争、轻视合作,过于看重知识、忽视精神,过于倚重教师的教、遗忘学生对于课堂的感受的现象依然经常可见。这就使得对于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被迫让位于知识和技能教育,价值观教育成为与知识教育相对甚至是冲突的内容,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及与此相应的方法、途径等都还跟不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全球化时代经济发展和人才素质提升的要求都意味着简单地掌握一两门知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知识爆炸时代,知识获取手段和途径的多样化已经越来越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教育生活。而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培育又是一项长期、隐性的教育工作,它所触及的是个体的精神和情感层面。缺失对个体心灵和精神关怀的价值观教育不仅难以取得成效,甚至连知识和认知教育也难以走得长远,它所影响的是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现代社会中,个体发展所依赖的不是外界的灌输和强制,而是个体对外部信息的接受、理解和内化。

  当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挑战还与时代的要求和发展特点密不可分。今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持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们之间的交往逐渐频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之间的交流、接触都越来越频繁,青少年一代在其成长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拓宽了视野,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不同信息和价值观碰撞中的矛盾和困惑。作为未来社会进步的生力军,如何引导并开展好青少年一代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并培育他们积极健康、良善向上的价值观念,至关重要。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单纯依靠认知和理智的价值观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当代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中,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必须要改变过去单一地依靠外部力量作用的思维观念和操作路径,将思考的视角转向青少年自身,了解并关心青少年的精神与心灵之根,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寻找价值观教育的契机与视角。因为无论在人的认知发展、价值养成、行为学习还是更深的思维结构层面上,情感都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存在而发挥着全息性的作用。

  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对于身心快速变化发展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儿童的头脑、身体、生理和社会世界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驾驭着对新技能的掌握。这个系统是动态的或恒常运动的。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从大脑成熟到生理或社会环境——破坏着当前的机体—环境关系”。对于青少年的价值观引导教育应该看到这样的复杂性,必须“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而在这个过程中,情绪情感弥散性地贯穿并作用于人的发展的始终,情感成为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性力量。由于人类“大脑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被配置了产生复杂情感的构造,如羞愧、内疚、同情、自豪等情感,这些复杂情感在数量上超出了所有高等哺乳动物共同具有的基本情感”。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不断引导并帮助他们实现个体情感结构层次的提升,并获得新的生长。

  情感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真善美的情感是人的道德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有效的价值观教育离不开对青少年情感状况的关注和良好情感品质的培育。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就是要使“千百年间形成的那些高尚的道德品质——帮助别人、有同情心、不计私利、慷慨助人等,成为儿童的精神财富。这是教育工作中最细致的一个方面,它和情感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我们能够为青少年道德情操的进步做些什么。教育必须要为青少年营造信任和友善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环境,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是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只有深入心灵和诉诸于情感内化的价值观教育才易于获得青少年的认同,也才真正是有成效的。这不仅有着个体层面的意义,而且与当代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密切相关。因为“一旦公共领域的生活更充满友爱,沉湎于想入非非的局面就会有所好转;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情谊,多疑症便会不治而愈;一旦大家不怀某种自我目的地乐善好施,慷慨就能显示其意义;只要人人都怀有同情心,假恩赐的姿态便无地自容;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往来,与世隔绝之墙便不摧自垮;一旦更深刻更全面地揭示出正义的真相,妄自尊大的现象就会克服”。而这都是我们进行价值观教育所希冀的结果。从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发展特征出发,关心他们情绪情感的发展,引导其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品质,这种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教育在旨趣上是一致的。

  助力青少年价值观教育

  着眼于情感发展的价值观教育首先意味着教育中对青少年一代家庭环境和他们成长背景的了解,特别是对他们从家庭和个人成长历史中形成的那些个体生活经验的关心。在成长过程中,青少年一代形成了他们自身特有的情绪情感状况和由此决定的个人气质特征、性格类型等。学校教育必须要对此给予积极地关注、适切地回应,并且在教育中根据生命的成长规律对它们进行区别化的筛选强化,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建立一些正向情绪情感强化。

  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应该通过在他们共同生活的环境中营造积极和谐的情感环境来进行,在环境和活动中影响青少年的生命和情绪情感状况。尤其是在外部社会环境异常复杂甚至不利于青少年个体情绪情感和生命成长的情况下,营造一个情感体验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使得青少年能够在其中体验快乐、安全,分享彼此之间的关怀、友爱,建立起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发展他们良好而健全的社会责任感等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都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重要而不能回避的基础,缺失了这些,价值观教育就难免会流于形式,简化为说教。

  着眼于情感的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学习是一个包含智力学习、体力劳动、艺术欣赏等在内的整体性学习。教育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渗透着情感的作用和进行教育引导的契机。把握好这些契机,为青少年的情感发展提供教育上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品质,就是要关心青少年一代的精神世界,防止他们因为精神上的贫瘠和道德上的空虚而产生堕落,滋生不良的价值观念和习惯,这些都是有效而基础性的价值观教育。

  而要做到这些,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与青少年打交道的教师应该成为青年的导师和成长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应该成为有情感修养的人,教师不仅要能够及时地发现并处理好青少年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情绪情感问题,而且还能够很好地了解和调适好自身的情绪情感状态,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情感状况与青少年相处,成为他们成长中的榜样和力量。特别是班主任,应该为营造和树立良好的班级情感环境做好准备与示范;而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把建设学校的情感环境作为学校管理的使命,通过努力建设良好向善的学校文化环境,为教师、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交往的健康的成长环境,并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这样的理念,成为学校情感建设的带头人和行动者。

  着眼于人的情感,立足学校、教师、校长、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情感和道德上的教育与引导,在本质上与道德和价值观教育是相通的,它是在当代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改变传统单纯依靠说教和教条方式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视角,是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抓手。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青少年价值观学习的情感基础研究”(CEA1602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