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发展:从“崇硬”到“尚软”
2016年09月22日 08: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9月22日第1055期 作者:胡思远

  一切军事变革似乎总需要一个突破点。当下中国军事变革,在体制结构既定的总体构架下,首先从软件开始,就是其中最急需的一个突破点。

  “软”装备在体系作战中作用凸显

  在工业信息领域,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信息系统网络化和一体化,直接关系到信息资源实时共享,直接关系到军队精确交战与精确打击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军工电子”这一极其重要的军事工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军队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它渗透到三军的每一个武器平台。任何国防顶层设计的根本保证,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关键元器件、软件基础平台、标准与协议、相应的政策与法规等,这些必然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根本要素,是夺取“制信息权”战略制高点、守卫信息边疆的根本保障,更是战场取胜的基本保证。一个“软件”,一个“芯片”,再一个“标准”,成为影响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大局的关键性基础要素。如军用软件的研发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进行顶层设计,包括软件发展战略规划、计划研究和需求分析、系统功能、技术规范研究,涉及系统体系结构、管理机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军用软件如今已成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术和基础保障装备核心。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掌控,现实中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装备体系,绝不是各种装备硬件的简单累加和堆砌,而是人在环路中,并通过软件控制硬件的运行,依照适应战争需要的顶层设计,有序组织的有机整体。当前,软件、芯片、标准、体系结构等“软”装备在装备体系中作用日趋突出。主要体现在:

  1. 嵌入在导弹、卫星、飞机、舰船等武器平台中的软件,在增强武器装备性能和作战效能方面,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部分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已脱离了变更硬件的模式转而采取改进软件方式。如伊拉克战争中,F-14战斗机主要是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具备了投放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B-52轰炸机通过软件的升级,可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军事需求,继续服役到2040年。

  2.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组成要素的公共操作环境、标准规范、体系结构等,是不同装备、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的依据,是形成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基石。这类“基础设施”跟不上,不可能实现信息化所带来的有利的作战效能。

  3. 计算机病毒、逻辑炸弹等信息战进攻武器,脱离了以往靠能量打击目标的模式,转而依靠由指令、程序所形成的“软件”,以此来毁灭敌人的网络、系统和装备,开辟了战争手段的新领域。

  基础软件薄弱或将导致“外技军用”

  “基础软件平台”是连接底层计算机硬件系统和上层应用软件的桥梁。事实上,Windows、Unix平台起源于美国企业和研究机构,依托这些平台所发展的软件产业链,包括基础数据库等,在这些关键环节上,造就了美国软件第一大国、强国的地位。就“软件”基础这一项国防科技工业能力来看,美国的军用软件总量超过了紧随其后的俄罗斯、中国、德国、英国和法国五国的总和,美国军用软件的发展水平和规模一直居于领先地位,突出表现为:1.军用软件的投资力度大,产业基础雄厚。2.军用软件开发能力强、质量高、周期短。3.军用软件应用范围广、功能强等方面。目前,我军各个军兵种开发的一些应用软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缺少顶层设计和体系结构总体规划,势必导致不同领域军用软件发展不同步、功能不配套、水平不齐、兼容性差等问题的出现,难以支持武器装备的一体化建设。而对我军信息化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国产基础软件,整个产业产值仅占世界总量的5.55%。造成这一产业薄弱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技术分散,不成规模,标准与检测环境不完整,产品集成度低,产业链不配套等,难以形成整体的体系竞争能力,其发展形势严峻,很难满足军队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此形势下,或将导致大量基础软件的外购,成为“外技军用”的典型。

  实现“标准化”是各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在信息时代,“标准”已经成为整个体系的灵魂,成为各国技术与产品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围绕“标准”的争夺,看似商业间的操作,实为国家间的技术引领与统制的争夺。在这里,国与国之间实力的较量与军事实力的发展产生了极其密切的关联。

  “标准”在军事应用上,还有另一层重要含义。信息化战争中,装备个体在整个装备体系中的功能和地位发生了变化:不仅要求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嵌入式电子信息装备,增强其本身的作战效能,更强调借助数据链等信息交换手段,使平台不再只是搭载、投放武器系统的工具,而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中互联的一个节点。这个节点不仅在网络中心战的火力网中发挥作用,而且在传感器网和通信网中也发挥作用。此外,随着数据链的应用逐步向弹药扩展,平台上所搭载的信息化弹药将不再只由其平台本身所控制,而将由整个武器装备体系所驾驭。因此,提高装备作战能力的途径已经转变为既要提升装备本身性能,又要通过信息技术发挥体系整体效能,两者并重的方式。因此,构建信息化装备体系的关键,是实现不同武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而实现“三互”靠的就是顶层设计和标准化,即以顶层设计为核心,以开发和贯彻协议标准为前提,成体系地建设武器装备。近几年来,美军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推行新的协议标准的力度,也说明了“标准化”的重要性。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作为当今世界军队信息化建设“领头羊”的美军,在探索信息化建设中也曾有过失败的教训。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初建指挥自动化系统时,走的是各军兵种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路子。各军兵种出台的系统基本上是独立、分散的,终因彼此间互不兼容、难以适应作战需要,不得不进行一体化改造。直到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时,美军才由分散、独立的C3I系统,逐渐发展成为互联互通、相互兼容、信息共享的指挥自动化系统。

  美军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是走了很大弯路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他们所走的弯路,是创新、探索和发展中难以避免的尝试性错误。这些经验教训对我们非常有借鉴意义。但要坚定的是,尽管借鉴和吸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可以少走弯路,但决不可以失去自己独立自主地创新、探索和发展。否则,必然把“借鉴与吸取”变成了“跟进与模仿”。面对有着强大的军事工业或国防科技工业支撑的各军事强国,我们必须从基础环节上打造能够使我在信息化战争中“立于不败”的“基础设施”。这类“基础设施”跟不上,不可能实现信息化所带来的全部有利的作战效能,只能是“烟囱林立”各自为阵,难以快速协同,更谈不上联合作战。而在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类似“软件”和“芯片”这样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并不是一次建设性投资,决不是一次性“购买”就完成了。“军用信息基础设施”,搬不来,跟不上,仿不像,买不行!必须走自己自主发展的道路。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