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3年11月07日 10: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1月7日第2767期 作者:王方方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经过十年的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涵盖贸易、投资、金融、科技、民生、人文等多个领域,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是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征程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国际经济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发展机遇。

  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新模式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最初的立柱架梁到现今的落地生根,促成共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网络化联系,已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的国际合作平台,也是新时期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2023年前7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55万亿元,同比增长0.4%;同期,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8.06万亿元,同比增长7.4%。7个百分点的差距体现的是“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成果,是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不断发挥着与其自身国际地位相当的建设性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着力推动资源生成,为当前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了强大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聚焦共建国家基础设施的布局与联通,成为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并不断拓展资源生成空间的强大动力。全球范围内,中国是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也是全球126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强化了中国遍布全球的工业生产网络与伙伴关系网络,也促使国际经贸往来更加多元化和富有包容性。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中国加大力度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凝聚共识并深化合作,实现了从资金供给到制度建设再到理念创新的阶段性发展,在经贸合作和对外投资中不断推广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反映的是我国以开放包容、互惠共赢的方式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公共产品的实践,体现的是新时代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发展路径,充分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和担当。

  依托和释放网络化驱动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对国内国际经贸规则的网络化重塑,即对内循环和外循环网络中的节点联系进行重新调整与布局。尤其是就外循环网络而言,我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设需要充分依托和释放“一带一路”倡议所提供的网络化驱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多个层面促进了全球经贸网络的稳定,是新发展阶段对外合作模式的新范式。随着产业链供应链的结构性调整,全球经贸发展呈现出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核心的碎片化、网络化趋势,而自由贸易区作为全球经贸规则的试验田,是这一经济趋势演进过程中的主要载体。自由贸易区沟通着世界主要海洋区域,是畅通中国外循环网络与海洋世界联系的关键节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自贸协议的签署促使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一个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的自贸区网络正在加速形成。

  现阶段,中国正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而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是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重要抓手。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实施,中国促进区际经贸合作与全球经济复苏的红利得以不断释放,共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将为区域和全球贸易投资增长注入更多动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发展。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倡议转化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带动共建国家共赢发展。当前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而加快设施联通以推动资源生成恰恰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领域和核心内容。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基础上,由各国共同努力,以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为核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加快形成,区域间商品、资金、信息、技术等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有效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了互利合作、共赢发展。中国支持、维护和加强基于规则的、开放、透明、包容和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有效促进了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并积极与共建国家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和分配差距等问题,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让世界各国的发展机会更加均等,有利于发展成果由各国人民共享。

  二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扩展深化对外经济开放。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多端、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加,中国需要通过加快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把握住新时期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权。一方面,借助自由贸易区(港)的国家战略布局,以泉州、宁波、上海等超级深水港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以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建设支点,加快推进高水平贸易以及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逐渐把握区域贸易主导权。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紧密关联,承担着新一轮对外开放重任,承载着更多对外开放功能,有助于带动国际贸易、经济、金融以及航运中心建设,提升我国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与资源配置权。

  三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现阶段,全球大多数国家与中国开展直接贸易,与人民币直接关联。然而,人民币国际地位和我国经济发展程度的长期不匹配,是阻碍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驱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国际投融资及外汇储备中的使用,全面扩展人民币境内外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我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央银行签署关于双边本币互换协定,不仅支持人民币成为区域计价、结算以及投融资货币,还大力拓展跨境金融交易管道,推动我国人民币离岸市场进一步发展,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价值基础以及市场基础。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三维网络结构的我国区域平衡性发展动力机制研究”(20BJY06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