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国有林区治理体系
2021年03月17日 08: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17日总第2127期 作者:柯水发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受地理因素和国家战略等因素影响,国有林区作为一个发展环境相对独立的区域,其资源保护和民生发展不仅关系国家生态安全,也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有林区的治理问题不容忽视。

  国有林区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殊发展战略下开发建设并逐渐形成的特有区域,其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与完善,对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东北重点国有林区的深化改革与持续发展,对于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下,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思想引领下,在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的政策背景下,在新发展阶段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任务安排下,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形势下,有必要进一步构建国有林区新型善治体系,推进治理现代化,实现治理效能新提升。

  打造林区治理新格局

  林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生态系统,既承担着木材储备和供给的重要责任,也承担着森林水果、森林干果、森林药材等非木质林产品生产功能,更承担着生态屏障、环境维护、水土保持、固碳释氧、水源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国有林区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涉及中央政府、当地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国资委、森工企业、职工和当地居民等多种利益关系主体。国有林区各利益主体关系变化、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特征、职工群体利益变化和林区民生福利变化等都会对林区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产生重要影响。国有林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要在新时期改变原有治理理念,通过打破固有格局,塑造未来林业发展的新态势。

  因此,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系统治理、协同治理、绿色治理、共享治理、多主体治理的新型治理理念,既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尊重自然规律,倡导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也重视人本理念,关切林区民生保障与接续产业发展,为重点国有林区各系统的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大力建设创新型和服务型的林区治理体系,逐步从林区管控、林区管理向林区治理进行转变,构建起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逐步从一元管理向多元社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转变。

  在经济新常态下,民生保障工作是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得以成功的重要基础,关系林区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公平正义。应发挥林区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林区各利益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构建新型林区企业与职工关系,改善林区职工生产生活,让职工分享改革红利,提高林区职工依法参与国有林区生产生活的能力,以满足林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此外,还可以通过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资,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林区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收益。通过促进市场、社区、社会力量的融入,通过多部门联动、多主体参与、多力量融合,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打造林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构建林区新型治理机制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要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引擎,全面深入推动政企分开,加快剥离和彻底移交林区企业的各项社会职能。国有林区要通过厘清地方政府和森工企业职能定位,实现政府、企业和林业行政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新型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和治理体系。坚持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核心,深化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致力于打造“有为的政府”和“轻松的企业”。

  探索建立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或生态转移支付机制。建议通过构建国有林资源有偿使用及利益分享机制,变林区封闭保护为开放保护,变封闭发展为开放发展,通过发展林副产业、林附产业或林区非林产业来实现国有林资源的增值创收,以充盈国库和地方财政。提高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健全森林资源监管体制,逐步建立精简高效的国有森林管理机构,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国有森林职能管理体系,逐步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更加优越、更加有效的国有林区制度体系。建立简约高效的林区行政体系和基层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并维护社会稳定。通过不断提高林区治理能力,提升善治水平,为新时期国有林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民生保障等综合发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提升林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综合运用林区法治、德治和文治,调动政府、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的积极性,探索应用新型治理手段,强化林区科学治理水平,提升善治水平,加快推进国有林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林区再信息化工程,建立流程规范、测度精准、口径统一、资源共享的林业大数据体系,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林区监测与评估中心建设,并建立林区监测报告制度。

  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林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决策技术,整合林区资源,建立林区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的林业生产经营科学决策机制,有效提高天然林保护效率和监督管理水平。将森林生态资源的管护、生产经营与森林防火纳入计算机网络监控,实行精细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以数字经济为工具形成新型智能共享应用管理手段,为推动林区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以社会信息化服务为基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绿色美丽林区建设,促进林区高质量发展。

  保障林区治理效果

  林区治理效果的实现,还需要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提升依法依政治理水平。出台相应的产权保障政策,创新和完善国有林区产权体系。特别是要放活林区森林资源的经营使用权,理顺资源监督管理权,确保经营收益权。建议在合理保护资源的基础上放活企业对森林资源的经营使用权,恢复市场发展活力,为企业轻装上阵奠定基础,将短期内发展靠政策逐步转向长期发展靠转型。

  要进一步强化国有林生态资源、空间资源、景观资源和环境资源的科学合理有效利用,加强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加强林道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扶持政策。推进森林管护产业、森林旅游业、森林康养业、森林碳汇产业、森林矿泉水业等替代产业发展,激活企业的造血功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尽可能变现生态资源价值,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造福民生,提升社会福祉,实现国有林区的高质量发展。此外,适度放宽林地利用政策,进一步激活闲置的贮木场和林场用地及设施,用于森林旅游景区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林区绿色产业的成功转型和持续发展。

  新时代新形势下,国有林区是国家生态建设、资源保护恢复和绿色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构建新型绿色可持续的国有林区治理体系,通过贯彻新型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机制、探索新型治理手段、完善相关配套治理政策,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两山理论”。理顺林区生产关系和管理体制,激活林区内生产要素,放活林区生产经营机制,平衡林区相关主体的利益,完善林区治理体系,提升林区善治能力,实现林区全面振兴和高质量持续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职工福利提升视角的深化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研究”(19BGL16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