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两业”深度融合
2020年04月22日 00: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22日总第1912期 作者:陶长琪 陈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顺应新信息技术革命趋势,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这一表述为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特点,能够有效打通制造业与服务业边界。当前,我国不仅要承担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重任,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高端封锁”与“低端锁定”双重夹击的现实困境。在此背景下,必须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浪潮,利用其“高技术、强渗透、泛受众”等特性,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塑造“两业”融合发展新特征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两业”发展产生扩散与聚焦两种效应。一方面,信息技术推动了产业发展跨设备、跨系统、跨行业、跨空间的联通,进而实现各种生产要素与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的扩散化配置,有效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使得产业生产与服务在设计、制造、管理、销售等“单点”领域发展更为聚焦化、精准化、个性化。上述两种效应的互动,使“两业”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与发展生态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可以说,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产品与服务在“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无障碍联结,并通过生产链和价值链延伸,使得“两业”发展边界日渐模糊,从而形成新的产业价值网络。

  一是有助于形成“两业”深度融合的新理念。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单纯的制造业或者服务业已经无法满足消费市场中不断涌现的新需求,特别是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新业态与新模式,使得产业间融合发展成为新潮流。如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可以在企业与用户之间形成“数据穿透”,实现用户需求透明化、终端认知数据化、业务流程可追溯化。这也使得产品消费终端用户得以纳入企业生产链与价值链提升的全过程,促进了原有制造业企业批量生产模式的不断革新,形成以用户个体需求为导向,日趋精细化、定制化、智能化的现代生产服务模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生产要素逐步向能够深度挖掘用户价值的领域集中,企业要赢得生存空间,就必须摒弃原有制造与服务相孤立的发展理念,通过“制造+服务”双轮驱动模式,实现产品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是有助于形成“两业”深度融合的政策支撑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决策部门进行多维覆盖、实时追溯的动态监管,由此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保障不同产业良性发展。如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可以丰富金融产品与服务类型,拓宽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渠道,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同时,认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中难篡改与可追溯的技术特征,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金融业与制造业对接流程的监管,实现资本要素“脱虚向实”,保障“两业”的良性互动。

  三是有助于形成“两业”深度融合的生态环境。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满足“两业”深度融合中新业态、新模式的现实发展需求,实现产业制造流程与产品价值链的互联互通,从而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多场景应用,实现制造业企业信息流、知识流、价值流的协同优化。首先,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关键环节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工业流程缺陷,减少资源错配与浪费,优化业务发展模式。其次,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化、可追溯的特点,也使得企业对于市场需求的变动更为敏感,从而及时调整并制定增强客户黏性的发展策略。再次,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讯的精准化对接,可以促进企业积极开展服务外包,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与服务质量。

  为技术应用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有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融发展,关键要从两方面发力,即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自身良性发展的同时,为其在“两业”的广泛应用营造良好环境。

  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良性发展方面,一是要完善法律监管体系。加快制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合法合规的应用导向。严格规范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两业”应用的范围、方式、途径,防范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推动监管技术的智能化升级,以新的监管手段强化对技术应用的动态监管。建立新型联席监管模式,实现监管信息的动态交互,不仅要防止多部门监管带来的监管“真空带”,也要有效避免固化的管理架构阻碍相关技术创新。

  二是要构建技术标准体系。推动成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委员会,加快构建完整、合理、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为未来技术发展与数据端口接入提供便利。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规划引导,明晰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创新路径。组织开展关键技术与产业链条梳理,引导产业合理配置资源。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多场景应用,制定相关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应用。

  三是要健全人才培育体系。鼓励高校设立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推广相关的学科专业,培养技术研究与应用复合型人才。加大涉及“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课题的资助力度。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形成技术研发应用联盟,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会,加强对前沿信息技术的跟踪与探索。

  四是要建立技术研究与应用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在于业务场景、风险管控等技术难点的突破。我国应根据主导行业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技术研究与应用平台,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点对点”对接。针对技术发展存在的共性难题,联合相关部门建立综合性研究与应用平台,实现研究数据与成果共享,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的集中攻坚。

  在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环境方面,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两业”融合的应用环境。创新政府监管模式,明确技术应用的相关市场准入条件,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构建适应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标准、新模式的政策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优化营商环境,合理利用产业扶持政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两业”融合过程中的多维度应用。在技术禀赋丰富、创新要素集聚的地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的全面应用,并总结经验以向全国“阶段化、梯度化”推广。

  另一方面,要强化关联产业培育,推动“两业”融合发展。通过差异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培育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中介机构。鼓励制造业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通过技术升级加大产品价值链前端研发设计、后端市场开拓与品牌管理的应用。引导制造业企业建立技术服务部门,通过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使企业盈利重心由制造端向服务端转移,从而以“制造+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市场化,助推企业价值链的拓展和提升。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视阈下创新要素配置的统计测度与评价研究”(19ZDA12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