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利欣:全面推动我国消费升级
2019年02月13日 08: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2月13日第1631期 作者:关利欣

  按照世界银行对不同收入经济体的划分,1999年我国进入中低收入经济体行列;2010年步入中高收入经济体行列。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中高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消费的发展状况成为影响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消费率与消费贡献率将进入“U型”曲线上升阶段

  从发达国家消费率的变化规律来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消费率存在一个从高到低,再从低到高并趋于相对稳定的“U型”曲线变化过程。消费率在工业化中后期达到最低水平,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基本处于人均GDP 3000—8000美元阶段。虽然根据各国国情消费率的高低有所差别,但整体看基本稳定在50%—70%的区间内。相应地,消费贡献率在工业化后期以后保持高位。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工业化的中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消费贡献下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投资趋于饱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提高。发达国家的消费贡献率普遍在60%—80%之间。然而,消费贡献率受经济波动影响显著,一般情况下,经济危机之后各国都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按人均GDP衡量已经进入中高收入阶段,最终消费率已由2010年的最低点48.5%开始缓慢回升,2017年最终消费率回升至53.6%。从这一趋势来看,我国最终消费率已进入“U型”轨道的上升阶段。从国际环境来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需持续低迷;从国内环境来看,投资面临去杠杆等下行压力,因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继续保持首位。预期到2020年,按照1.2的消费弹性系数和名义GDP年均增长8.5%计算,我国最终消费年均增长将达10.2%,消费率将接近60%,消费贡献率将提升至65%左右。

  居民消费升级趋势继续

  按照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与国际发展规律,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在中高收入阶段将进一步提升,但增速将有所放缓,消费升级趋势将继续。狭义上,消费升级是指消费对象结构的升级,广义上还包括消费方式、消费理念、消费层次等方面的升级。未来一段时期,从消费对象结构来看,我国居民非耐用消费品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食品消费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的占比,即恩格尔系数呈现稳定下降趋势;耐用品消费支出将有所提升,但是增长速度低于居民消费总支出的速度,城乡居民耐用品呈现梯次升级趋势;服务消费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一国从中高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迈进,服务消费占比由40%左右上升至60%以上。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为52.6%。随着文化、旅游、教育、养老等服务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服务消费占比仍有较大上升空间。从消费方式来看,消费者对网络消费、便利消费和体验式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从消费理念来看,消费者从追求奢侈大牌的炫耀性消费,变得更加理性成熟,绿色消费深入人心。从消费层次来看,消费者从物质需求转变为更加重视精神文化需求,从生存型消费转变为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

  三因素影响消费潜力释放

  有钱买、有得买、放心买是影响消费潜力释放的主要因素。

  首先,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我国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不断缩小,抑制了居民消费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收入差距大导致消费分层。高收入人群追求品质和个性,而低收入群体则更注重价格,“拼多多”的崛起正体现了广大低收入群体的需求。虽然中等收入人群数量在增加,但居民负债率提高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削弱了消费能力。

  其次,消费需求能否最终实现,还取决于供给状况。从商品供给来看,受国内流通成本偏高、商品标准不健全、设计研发成本高等因素影响,高品质、高性价比商品供给不足,消费外流严重,海淘、出境购等增长迅速。从服务供给来看,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等需求的有效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家政、养老等行业高质量的有效供给仍然稀缺,“好保姆、好月嫂”难找几乎成为社会共识,面向老年人的餐饮服务也存在市场空白。从基础设施供给来看,大型商业设施过剩和社区商业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特色商业街同质化现象严重,线上线下公平的环境亟待构建,广大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

  最后,消费环境保障到位,老百姓才敢“放心买”。当前我国产品安全标准和品质标准与国际不对接,成为居民消费觉得“不安全”的原因之一。食品安全标准缺失、指标冲突、主体多元等问题,制约着食品消费环境的优化。在网购、农村地区等重点领域,假冒伪劣商品依然屡禁不止。对于“超市+餐饮”、无人零售等新业态,政府监管相对滞后,电商平台低价倾销、大数据杀熟、虚假促销等问题仍然有待规范,家政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尚缺乏明确、统一、可执行的服务质量标准,规范程度较低。

  加快以人民为中心的流通改革

  针对“有钱买”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流通业吸纳就业的功能,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体系,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在经济发展到中高收入阶段,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差异,加强培训成为保障就业增长和工资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快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培训计划,通过加大各领域农民工、城市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工资水平的提升。

  针对“有得买”的问题,要创新多元化流通供给,推进流通和服务设施便利化。一是打造老百姓放心消费的品牌商品和品牌渠道。支持知名生产企业开设品牌专卖店。立足大众消费品生产推进“品质革命”,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丰富和细化消费品种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创建商贸流通企业放心品牌。通过创新驱动争取品牌竞争力,打造让老百姓放心消费的企业品牌。二是鼓励高品质出口商品打造自主品牌进入国内市场。推动优质外贸产品形成自有品牌,逐步投向国内市场。鼓励流通企业组建采购联盟向外贸生产企业采购产品,或在产品订单达到一定数量时以定制化、自有品牌等形式向厂家下代工订单。三是推进城乡居民消费便利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建设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集中向社区居民提供餐饮、购物、洗衣、维修、理发、寄存、快递收取以及社区养老等居民生活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乡镇设立维修、理发、照相、大众浴池等服务网点,探索建立农村居民生活综合服务中心。

  针对“放心买”的问题,要加快国内外市场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对接,整治假冒伪劣,保障消费者权益。加快修改和调整国内产品和服务标准,统一国内市场标准,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标准对接。规范城乡消费品市场秩序,严厉查处假冒知名商标、商品包装、装潢等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行为,严厉打击销售有毒有害、“三无”产品、过期失效日用品的行为。即时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案件,加大打击各类不规范服务的力度,进一步完善集体诉讼机制,维护消费者权益。

  (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