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一带一路——全球治理之中国方案
2017年12月26日 08: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2月26日第1360期 作者:张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主席表示,“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古代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联通双环流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一带一路”倡议自首次提出至今已有4年。4年来,我国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转化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行动,积累了丰硕成果,得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参与。2016年11月17日,联合国大会首次在决议中写入“一带一路”倡议,决议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这表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并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支持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倡议是在新的时代节点上,引领全球化新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范式。

  在过去30余年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间节点。这具体表现在,中国从发达经济体进口的商品以最终品为主,而出口商品则以中间品为主;在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中,出口以最终品为主,进口则以中间品为主;在轻工业、重工业贸易中也表现出类似的特征。基于有统计数据的188个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分析发现,在中国对外出口的商品中,最终消费品占所统计国家和地区前五位的有123个,中间品占前五位的国家有73个;从中国自国外进口的商品来看,最终消费品占所统计国家和地区前五位的有60个,中间品占前五位的国家有74个。迄今为止,全球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国家通过中间品和最终消费品贸易与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整个商品循环体系当中,中国处于枢纽位置。在全球价值链上,发展中经济体的出口贸易附加值仍比较低,发达经济体则比较高,而中国则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间位置,联通着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合作,促成了双环流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发展空间

  在以往的全球化浪潮中,很多欠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被边缘化。根据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统计的人均GDP数据,从1990年到2014年,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均GDP增长了26780国际元,相比之下,低收入经济体增幅仅有896国际元;1990年,高收入经济体人均GDP是低收入经济体的24.5倍,到2014年,这一差距扩大到27.4倍。此外,近30年间,发达经济体内部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程度不断加剧,其基尼系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根据WIID(World Income Inequality Database)数据,在G7国家中,近30年来美国的基尼系数最高,从1983年的0.336上升到2010年的0.38,加拿大的基尼系数从1983年的0.299上升到2010年的0.3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收入不平等》(Income Inequality)一书中指出,OECD国家的收入不平等已经达到过去半个世纪的最高水平,其中最富有人口的收入水平是最贫穷的10%人口的9倍,这一比例在25年前是7倍。

  根据世界银行对国家和地区收入的分类,1987年的49个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中, 26个在2015年仍是低收入经济体,19个(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加纳、印度、印度尼西亚、肯尼亚、老挝、莱索托、毛里塔尼亚、缅甸、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圣多美与普林西比、所罗门群岛、斯里兰卡、苏丹、越南、赞比亚)在2015年晋升为下中等收入国家;只有中国、赤道几内亚、圭亚那、马尔代夫4个国家上升至上中等收入国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对全球治理的历史担当,力图构建公正、合理、包容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形成更大范围的全球经济社会交往合作平台,推动发展中国家之间及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更加有效地配置,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而为世界带来更加公平与可持续的发展机会。

  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一带一路产业分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制造业发展报告,我国为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按照2000年不变价计算,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占比,已从1995年的5.1%上升到2014年的20.8%,超过占比19.30%的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在制造业产品产量方面,2014年,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其中,烟草类占比49.8%,纺织品类占比29.2%,衣服、皮毛类占比24.7%,皮革、皮革制品、鞋类占比33.4%,碱性金属占比23.8%,电力装备占比28.2%,其他交通工具占比34.1%;有15个大类名列前三;除机动车、拖车、半拖车一个大类外,其他21个大类所占份额均名列世界前六。全球近50%的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陶瓷,50%左右的手机、PC机、彩电、显示器、程控交换机、数码相机在中国生产。除上述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之外,在近年兴起的知识密集型互联网经济领域,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京东占据了全球互联网经济十强的四席;2017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在高科技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从过去的跟跑走向并跑或领跑,如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高铁。据联合国《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的估计,中国2017年对全球的经济贡献约占三分之一。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自1960年以来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显示,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75年以前快速发展(平均增速2.0%),1975—1989年缓慢增长(平均增速为1.1%),1990—2007年爆发式增长(2.2%),以及2008年后增长滞缓(-0.2%)。在第一阶段,受益于二战后到1975年这轮全球化浪潮,日本经济实现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阶段,成为发达经济体。在第二阶段,全球化进入低迷期。其间,美国里根政府推行新自由主义,助推美国重新崛起;日本房地产泡沫危机爆发;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在第三阶段,中国抓住了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的机遇,不但维持了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增长态势,而且迎来了两个年均增长率过两位数的连续五年的景气周期(1992—1996年,2003—2007年)。在第四阶段尤其因发达国家爆发金融危机,行程走得很艰难,全球治理欠下的赤字越来越多。

  “‘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这样的看法日益为世人所认识。在当前全球经济转折点上,一带一路建设将缓解收入不平等、长期投资不足、可持续发展乏力等方面的矛盾,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世界共同繁荣带来新机遇。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