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春风中远行
2021年03月05日 08: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5日第2119期 作者:李华

  2021年3月5日是我国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和曲艺研究专家、山东大学资深教授李万鹏先生去世五周年纪念日。2011年教师节那天,我在山大民俗学研究所师生见面会时第一次见到李先生,此后几年求学中亲身感受到李先生在传道授业解惑时的专心、细心和耐心,其亲切教导让人如沐春风。2016年春天,李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此后的光阴里,我时常想念他,眼前经常浮现和他老人家在一起的场景。他永远活在我心里。

  李万鹏先生1955年考入山东大学学习,后留校任教从事学术研究,一辈子都是“山大人”。李先生在民俗学界可谓功勋卓著,他和关德栋老师等一起成立了山东大学民间文学教研室,又和徐经泽教授等在费孝通先生支持下,于1985年创办《民俗研究》,后历任副主编和主编。李先生是新中国民俗学的拓荒者和见证者,在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等方面,都为后辈学者树立了良好风范。他为新时期民间文学艺术、民俗学和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繁荣和创新,以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毫无保留地奉献了一生心血。

  李先生1979年参加过钟敬文先生的进修班。据他回忆,后来凡是有人到山东做民俗调查,“钟先生总是让他们来找我”,“我和关德栋先生的三个研究生一起,把山东地方志里有关民俗的资料全部摘录下来,油印成两大本资料,填补了山东民俗资料上的空白,这两本资料在全国大受欢迎,钟敬文先生还要求大家都先搞材料整理工作,在全国推广我们的做法”。

  李先生与钟敬文先生、侯宝林大师等合作出版有《民间文学概论》《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曲艺概论》《山东民俗》《中国谚语集成·山东卷》等著作,深受业内研究者喜爱。《公社儿歌》中有他创作的部分诗歌,该书由山东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参加了法国儿童文学书展,展示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为祖国增光添彩。他还与关德栋合编《聊斋志异说唱集》,与山曼合编《民俗起源传说辞典》,与山曼、姜文华、叶涛、王殿基合著《山东民俗》,与姜波合著《齐鲁民居》,等等。此外,李先生发表了《〈姑妇曲〉校补四十六则》《从俚曲中的“姑娘”说到“姑娘腔”》《淄河孟姜女传说的特点》等百余篇学术论文。李先生1996年退休,但他退而不休,依然痴迷于民俗学,行走在田野间,撰文写书,笔耕不辍,嘉惠学林。

  一提到李先生,就不能不提到他和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的亲密关系和深厚感情。所里师生无不敬重和爱戴先生,皆亲切地称他“李老爷子”。我和孙梅、刘捷去过李老爷子山大南苑的家里几次,向他请教学问人生。满屋子的书籍资料,充满乡土气息和艺术魅力的各种民间工艺品,极其吸引人,见之使人内心充盈着满足感,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令人感动的还不限于此,李老爷子热情质朴的人品、扎根泥土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细腻的治学风格,及其言传身教提携后学循循善诱,深入民间、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学术追求,均为学界交口称赞。他曾表达过这样一种思想观点:“民俗是民众日常生活的文化传承,具有地方色彩、民族色彩和时代色彩,它一定是活在民众中的,脱离了生活,就不是民俗。”

  跑田野做调查是李老爷子秉持的学术传统,他的足迹遍及齐鲁大地,躬身践行悉心指导后学。2012年10月,我们一起去济南南部山区藕池村调研,不但同去的师生有深切感受,就连刚刚跟他有过交流的当地村民,也赞叹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乡野民情的谙熟。李老爷子十分重视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与甄别比较,既考察民俗生活实际,又注重探求深层文化肌理,将学理思考和大众生活世界紧密结合起来研究。这种传帮带的言传身教令后学终身受益,激励我们不断增强探求学问的自信和力量。

  李万鹏先生扎根生活、弘扬传统的人文情怀已远远超越学术个体本位的意义。他勤奋治学,探求真理,德艺双馨,树立风范,其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永远令我们感动和怀念。在我敬重和热爱的李老爷子离开我们五年的春光里,写下些许文字怀念先生,也警醒我辈学人,用心发扬光大先生的学术品格与人生精神,这是我们读书人的本色和最宝贵的财富。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