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夜读”
2020年06月19日 00: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19日第1951期 作者:袁跃兴

  据报道,为响应首届“上海夜生活节”的开展,上海市黄浦区、静安区、徐汇区和杨浦区四个中心城区的近30家实体书店,以“阅生活·夜读时光”为主题,推出“上海书展  阅读的力量”深夜书店节。在“上海夜生活节”期间,这些书店继续发挥书店品牌文化特色和线上线下多渠道优势,推出丰富的阅读文化活动,以多种文化惠民举措倡导健康生活。

  其中,6月5日至6月30日的每周五、周六晚20时至24时,思南书局复兴中路店将开展夜读活动,50元就能“承包”一张专属书桌4个小时。“光的空间”则把阅读之光带到书店之外,在爱琴海购物公园外街设置书摊,每晚18时至21时邀请市民“夜游书集”。

  说起“夜读”,不禁让我们想到历史上读书大家的“夜读”。袁宏道一天晚上阅读一帙名为《阙编》的诗集,未读几首,便惊叫起来,问道:这部诗集是何人所作?是古人还是今人?友人告诉他,是徐文长。袁中郎异常兴奋,内心有一种相知恨晚的喜悦。这个故事,也曾打动过林语堂,让他慨叹读书人心灵和情感的相似性。

  在林语堂笔下,“夜读”是这样的:“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香烟)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

  在叶灵凤笔下,“夜读”是这样的:“在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

  夜晚,我把林清玄那些禅味、禅风作品,作为枕边书。平时,在庸常忙碌的生活里,一旦如黄山谷所云自觉语言无味,对镜亦面目可憎,便捧读几页,便觉神清思洁心静虑安,平淡普通的栖居生活就有了超越和诗意。

  “夜读”,涉及时间和思考两个哲学概念。现在,我们深陷思维和精神的“碎片化”,“夜读”带来的就是对时间的沉思、对意义的思考。作为一个阅读者,就应置身于人类精神哲学之中进行思考,具备讨论严肃精神问题的能力。黑格尔曾说过,哲学犹如密涅瓦的猫头鹰,不到黄昏不起飞。英国作家劳伦斯也曾说过,夜晚是我们阅读历史、悲剧和传奇的时间——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往昔的声音,是过去的声音,是已经完结、已经终结事物的声音,不是甜蜜的终结,就是枯涩的终结。夜晚是我们做这种事的时间。

  这些哲人和作家告诉我们,夜晚是思考、反省的时间。对于我们的心灵来说,这时候需要和渴望的是什么?答案是阅读,是“夜读”。只有这样,才能卸下心灵的盔甲,面对一个真实的自我。而“夜读”的哲学和文化意义,就是这样一种自由的、随心所欲的精神状态。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