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个年
2020年02月21日 01: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2月21日第1870期 作者:孙守云

  以往,孩子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过年,他们带着年货,带着给亲戚的礼品。今年不一样。小儿子一家腊月回来,住了一周就回去了。大儿子一家三口和二儿子夫妻俩倒是赶在年前回来了,只是因为疫情,孩子们进门时都戴着口罩。女儿住的村子离我在县城的家不过十公里远,原计划大年初一过来,却因为疫情封村来不了了。

  虽然有了疫情,但并没有影响我们的生活。过年家里都要贴春联,今年也不能例外。今年的春联写的是“春风添画意,岁月赋诗情”,里头的意思多好。县里发出居家号召时,我看了看,家里米面油盐都够用半个月,过平常的日子啥都不缺,这就没事儿。而且,没有了随时可以出去买,不用抢购不用囤积。像往常一样,我该生豆芽儿生豆芽儿,该焅梭子焅梭子,该蒸馒头蒸馒头,该熬皮冻熬皮冻。

  县政府对疫情很重视也很负责,早早就把我们县城封闭起来。本地人不准出去,外地人也不准进来,还发了居民通行证,但米店菜店照常开,药店也照常开。只要耐心在家待着,不出去乱跑就什么事也没有,疫情总会过去的。前些天,听对面楼有俩人在唱《一剪梅》,有两句歌词我印象很深:“总有云开日出时候,万丈阳光照耀你我。”以前,我见过他们,俩人都是秧歌队的。偶尔,他们走过楼下,我也能听到戴着口罩的他们在哼歌。除了出门少,小区里的人都像平常一样过,没有慌乱。

  家里空间小,过完春节,趁本地还没有确诊病例,原定过了正月初五再走的大儿子一家,初三就赶紧返回了哈尔滨。二儿子和儿媳是千里迢迢从浙江回来的,本来买的是正月十二返程的火车票,可到处都有交通管制,他们一时回不去了。二儿媳娘家在绥化,她每年都回去看望亲人,但今年回不去了,因为绥化也限制进城了。

  这次疫情虽然让两个孩子无法去探亲,可对我和老伴来说却不是件坏事,家里有他们陪着多好啊!二儿子用手机远程上课,每天两节课四个小时,早晨八点钟签到,晚上七点还要汇报,跟上班差不多。二儿媳也远程忙着自己的工作,还包做一日三餐和其他家务。他们再忙,也要抽出两个小时陪我们老两口打打扑克牌。女儿一家一直回不来,外孙想我时,我们娘儿俩就在视频上说说话。小区封闭后,我们能不出去就不出去了。元宵节那天,物业公司还给每户发了两包汤圆,工作人员也不进屋,只把东西放在门口。

  这阵子不出门,聊天、听歌、看剧的时间多了,还可以收拾收拾屋子、伸伸胳膊动动腿。和很多家庭一样,我们这一大家子也有一个微信群。因为都待在家里,大家纷纷晒出了自己制作的面食。女儿从来没有做过麻花,照着网友的方法做,一举成功,隔着手机似乎都能闻到香味;大儿媳做的面包像艺术品一样好看,瞅着就好吃;二儿媳有二十多年没做酥饼了,再次捡起来依然是拿手绝活儿;我做的是发面饼,做了五六十年,差还能差到哪儿去?大儿子在群里打趣说:“大家一致的想法是——态度大于一切,可以不美但要好吃,可以不大好吃但要做得虔诚。”

  “大街小巷挂条幅,城市乡村控制疫情的喇叭响连声。我们老百姓,齐响应。猫在家,不串门儿,勤洗手,多通风,就算给国家立大功。”我们县的望奎皮影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县文化馆皮影队的这个《皮影话“抗疫”》还上了新华社客户端。我们县还有一首抗疫的歌曲《我们在一起》:“虽然没有弥漫的硝烟,却处处都是战场。只要心与心相连,就一定能迎来暖阳。”“我们在一起,人间有真情,真情凝聚无穷的力量。我们在一起,天地有大爱。大爱挺起民族的脊梁。”

  从疫情爆发到现在,我们县没有一个确诊病例,也没有一个疑似病例。这是幸事。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