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荡地生活,真诚地写作
2017年05月12日 07:3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5月12日1205期 作者:夏爱华

  范雨素火了。

  火了的范雨素,火速与一家出版社签订了长篇小说《久别重逢》的出书合同。

  这之后,她就火速消失了。她说,我去了古庙。她说,不要找我。她说,希望这事儿快点结束,我还要去北京当育儿嫂。她说,生活在继续,家里需要钱,我要去赚钱。她说,不相信文字能改变生活,我习惯了靠苦力谋生。

  她很冷静,很从容。

  而这一切,来源于她对自己的坦诚认知。只是一篇文章火了,只是一部长篇即将面世。而这之后,便是后续无力。她并非江郎才尽,而是对突然爆红毫无准备。心理上的和文字上的,都一同欠缺。写作于她,只不过就是在令人窒息的生活中能够呼吸上的几口新鲜空气而已。热爱生活的她,只想着能在业余时间写下自己的心声就好。专职写作,靠稿费养家,她根本不敢想。因为她知道,这条路更艰辛,更难走。生活需要钱,容不得她慢慢构思。而瞬间便妙笔生花,落纸成文,她也做不到。

  有人叫她“底层作家”。对此,她说,我是努力求生的打工者,而不是什么作家。她说,文学是我的心灵港湾。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一本书就是很好的休息。心境烦躁,过得很苦的时候,可以用读书来逃避现实。这相当于喜欢唱歌的人去歌厅释放自己的心情一样,但我从来没有把写作当成过理想。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这是她在《我是范雨素》一文开头的一句话。人们以为发现了一个天才、一个文学新人、一个草根作家。其实不是的。她就是一个名叫范雨素的普通打工者。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她与众不同的是,她用文字真实地描述了自己的生存状态。有着直面人生的勇气,同时还有坚韧的忍耐力,向往美好,心灵诗意,她的文章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感动了无数读者。但现实就是现实。即便她有着优美的文笔,她依然要去打工,为生存而战。

  谈到于秀华,范雨素说,我理解于秀华。生活太苦了,所以要写诗来抒怀。

  人们应该理解范雨素。先求生存,后求发展,是人生的必然。

  范雨素说,苦难从来不是我主动选择的,而是在生活中与我不期而遇的。也许,这就叫命运吧。但即便如此,我也会拼尽全力,努力向美好生活靠近。坦然地接受命运给予我的一切,尽力去改变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我。

  范雨素,有着自由的灵魂和坚强的意志,她的人生应该更美好。哪怕她以后成不了作家,写作也可以作为一种爱好贯穿始终,在她的人生中给她诗意的情怀,温暖她那颗孤寂的打工者的心,这就够了。

  一个人,在需要钱的时候,就去努力赚钱。在有空儿的时候,就拿起笔来写作。生活与写作,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相得益彰的。

  令人欣喜的是,一颗文学的种子,悄然在范雨素的心中生根,发芽。假以时日,长成参天大树,这也不是不可能。坦荡地生活,真诚地写作。让她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地生长。也许有一天,人们所期待的文学佳作,会美丽而诗意地呈现在世界面前。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