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30日,“第九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峰论坛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对话会”在济南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公平正义”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准确把握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内涵。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提出,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发展看,还是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看,公平正义都应作为重要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研究新时代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应从当代中国的现实语境出发,不能盲目照搬和套用西方学者的理论框架。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李佃来提出,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在于为每个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保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以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方向。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高广旭表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劳动正义、生产正义、分配正义等方面的探索,将使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激活与实践在当代中国提升至新的阶段。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金卫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公平为动力、目标和原则,构建更加公平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努力在更高水平上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海青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把握好制度建设的严密性与改革活力之间的关系、多领域制度合成性与改革张力之间的关系。在制度制定前,应做好统筹商议;在制度落地后,应做好效果评估。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要以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原则。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郑敬斌认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关于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其中,就业优先政策是保证人有所用、技有所施的政策安排,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社会保障体系则是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专家提出,新时代社会公正的内核是关系平等与分配公平的统一,新时代的实质公正是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的统一,新时代社会公正的实践指向是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统一。
会议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张杰 张家玮)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