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态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2024年10月22日 10: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0月22日第2997期 作者:明海英

  10月18日,第六届珞珈智库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与会学者从法治保障、数据赋能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多维内涵、理论创新和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聂军表示,通过替代重复脑力劳动、重塑人机关系,人工智能将进一步解放人类创造力、提高生产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范从来认为,认清新质生产力的新形态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在人工智能驱动下,创新链从传统模式转变为代际迭代模式。创新链的变化促使金融支持系统走向技术化与龙头企业化,耐心资本与龙头企业主导的投资体系将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涵盖新能源、先进制造及传统产业的高端化与智能化。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提出衡量新质生产力的三大标准。通过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协同作用,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不仅推动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提出了数据解析与优化深度融合的系统建模、系统优化与学习方法,并介绍了其在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和优化、环境和能源优化方面的应用。

  “对于新质生产力而言,法治可以发挥规范、保障、引领、促进等多重作用,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汉华表示,法治范式的革新能够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复旦大学数字经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许多奇认为,应构建以“创新”“动态平衡”“信息信用”和“社会责任”为核心的科技金融法治体系,注重优化政府引导与市场定价机制、丰富可靠可信法律规则体系、数智变革与技术赋能三大法治构建。

  会上,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李纲发布高质量发展活力综合指数。该指数从市场主体活力、营商环境活力、数字需求活力和平台载体活力四个维度,全面衡量区域经济的活力水平。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