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作为党中央直接领导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理论任务和学术任务,举全院之力、聚全院之智,深入研究阐释全会精神,推动有组织科研和重点学科协同攻关,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主题推出了一批高质量标志性成果。本次发布会从中遴选出27项重大成果面向社会集中发布,其中,专著类成果13项,理论文章和学术论文类成果14项。
1.《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
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
《求是》2024年第14期
本文认为,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2.《“数”说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思维导图版)》
本书编写组
学习出版社2024年9月
本书聚焦《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数字”呈现的方式精心凝练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标识性的概念、命题、论断,进行科学性阐释、学理性说明、通俗化表述,真正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
3.《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实践要求与战略选择》
王昌林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7月
本书系统地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对社会生产力有关理论和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同时围绕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4.《中国经济的未来可能性》
蔡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7月
本书尝试把建立统一理论的意图与回应中国的现实问题连接起来,结合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些难解之谜,回应相关的理论和政策命题;同时指出,应对人口危机是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初衷,回顾这个历程的启示意义在于,现实中重要且紧迫的挑战往往成为突破传统理念和研究范式的催化剂。
5.《新型工业化及其实施路径研究》
史丹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11月
本书研究阐述了新型工业化提出的历史经验、时代背景,深入辨析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与体系构成;分析了数字经济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全景式研究了产业融合;探讨了新型工业化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了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和实现路径。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裴长洪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11月
本书以习近平经济思想若干重大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当代科技和生产力最新发展的动态中研究生产方式的变化,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分析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7.《“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认识、实践与前景》
孙壮志等
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
本书对习近平外交思想中“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内涵、政治经济逻辑、义利观等论述进行系统阐释;对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以来各领域合作取得显著成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对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合作的重点方向进行前瞻性分析。
8. 《世界刑事诉讼之四次革命》
冀祥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5月
本书以“国家—社会”为基点,以分权制衡为工具进行观察,发现这四次革命在保障人权和惩罚犯罪的过程中,不断地实现正当性、均衡性、规范性的界分、调整和渗透,促成刑事司法权力和权利场域构造的日臻善治,多元体现出刑事诉讼价值取向的一体两面。
9.《社会变迁中财税法规范生成机制研究》
汤洁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9月
本书以中国式现代化命题之下的财税法改革作为基本研究对象,从共同富裕、提升民众获得感的视角深刻总结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在税制改革方面的探索和成功经验,在财税与中国社会变迁发展的动态关系中探求中国式现代化命题下财税改革中的基础性、一般性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理论与制度构建。
10.《当代中国家庭转变对人力资本发展的影响》
牛建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6月
本书围绕当前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从新人力资本内涵出发,全方位地考察了家庭领域婚姻构建行为、特征、形态及构成变化对子代多维人力资本发展的影响。
11.《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人民民主的新形态》
张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4月
本书从中国民主的百年历程入手,分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过程、实践样态及其内在辩证关系,探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协商民主之间的逻辑关联,同时揭示了其对于破除官僚主义、批判西式民主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2.《共同富裕:衡量指标与实现路径》
邹宇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5月
本书详细阐述了共同富裕的文化基础,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并以此评估分析了我国当前共同富裕的建设水平,实现了阶段性测量,同时分专题讨论了我国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评估参考。
13.《流动性思维与社会心态》
陈满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4月
本书依托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数据,以空间、关系和阶层为切入点,从个体内水平、人际水平和社会位置水平三大维度构建流动性思维,探索流动性思维如何影响社会心态,希冀以流动性思维解析社会心态层次结构,深挖社会心态的结构性与流变性。
14.《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
孙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
本书聚焦于平台劳动,通过历时7年对19个城市的田野调查,记录了外卖骑手悬浮于正式与非正式劳动之间的过渡状态,探讨了外卖平台对骑手劳动的影响、城镇化过程中骑手如何学习服务并高速流动、女骑手在家庭和工作中的双重挑战,以及外卖骑手在劳动过程中所展现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致力于推动一种更加良性向善的平台经济发展模式。
15.《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人口转型与弹性退休制度》
张翼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9期
本文认为,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遵循人口转型规律。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科技创新颠覆的就业岗位可能会多于其创造的新就业岗位。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制度就需要按照自愿、弹性原则而稳妥有序、渐进地推进。
16.《论法治改革的底层逻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法学解读》
莫纪宏
《中国法律评论》2024年第5期
本文认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意味着法治首先要现代化,才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此同时,法治改革的制度目标就是要通过法治各环节改革与法治各领域改革,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合宪性”。
17.《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
《财贸经济》2024年第9期
本文认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地区协调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应以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为重点,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18.《新礼治秩序的理论构建与外交实践》
彭博 薛力
《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8期
本文分析了中华传统礼治秩序与西方秩序的范式性差异,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理念与实践赋予中华传统礼治秩序以当代意义,逐步建立起兼具传统礼治秩序核心特征与当代国际秩序核心要素的新礼治秩序,为考察和论证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以及中国与当代秩序的关系模式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路径。
19.《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李林
《学习时报》2024年7月29日
本文认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做到改革与法治同步推进,使改革与法治的辩证统一达到新的高度,从而不断破解改革新难题、开创法治新局面。
20.《党领导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总结升华》
金民卿
《经济日报》2024年9月5日
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善于总结、升华、运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实现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一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彰显了对成功经验的总结升华和传承弘扬。
21.《深化改革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晓华
《经济日报》2024年8月20日
本文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实体经济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造与之相适应的发展环境。
22.《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支振锋
《红旗文稿》2024年第16期
本文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之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不断破解改革新难题,推动法治新发展。
23.《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原磊
《经济日报》2024年7月23日
本文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实践作出的理论概括。我们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精髓要义,抢抓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24.《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
翟国强
《经济日报》2024年8月6日
本文认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无论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还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法治根基。
25.《深化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
张菀洺
《经济日报》2024年8月28日
本文认为,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瞄准的是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固有模式和条条框框。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发展要求,把握形成规律,营造有利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6.《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系统集成》
贺俊
《光明日报》2024年7月23日
本文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涉及诸多领域和主体的复杂巨系统工程,不是体制上的零敲碎打和修修补补,而是全面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体制机制的联动调整。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集成,就是更加注重用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来谋划和推进相关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27.《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黄承梁
《红旗文稿》2024年9月10日
本文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改变中华大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从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3个方面提出系列改革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供稿)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